-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北山勒巴泉变质核杂岩-西北地质
第 36 卷 西 北 地 质 V o l. 36 N o. 2
第 2 期 N O R THW E ST ERN GEOLO GY (Sum 145)
文章编号: (2003)
甘肃北山勒巴泉变质核杂岩
刘明强, 龚全胜
(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 在多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勒巴泉变质核杂岩构造, 具有 3 层结构的特征, 即结晶基底、中间韧
性盖层、上部脆性盖层, 其间分别被基底剥离断层和盖层剥离断层分割。本文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的
组成、空间展布、结构构造和典型的构造样式, 并分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和大地构造背景。
关键词: 甘肃北山; 变质核杂岩; 剥离断层; 伸展构造
中图分类号: P 5883 文献标识码: A
1 区域地质概况 1 ∶25万区调填图和方法研究, 将 “勒巴泉群”解体
[ 1 ]
为前长城系、长城系及早古生代地层 , 它是不同时
北山造山带从震旦纪开始发生古陆破碎和裂离 代、不同物质组成经强烈变形变质改造的构造岩片
作用, 形成多岛洋格局; 沉积了震旦—寒武系马鬃山 超岩片组合。
混杂岩, 是一套从早到晚具有由洋壳残片蛇绿岩深 变质核杂岩南界为草呼勒哈德大断裂, 它是分割
海玄武岩盆底扇斜坡扇重力流沉积近滨岸沉积的 牛圈子弧后盆地和马鬃山岩浆弧单元的深大断裂, 在
建造。从晚奥陶世开始, 地壳转入收缩体制, 形成沟 重力异常图和航磁平面图上均有反映。变质核杂岩各
弧盆构造体系; 岛弧带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 晚奥 岩石地层单位之间均为构造接触, 并存在着多期伸展
陶世窑洞努如岩片反映了岛弧发育初期的大陆斜坡 - 拆离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变质核杂岩核心为前
环境, 志留纪公婆泉群为一套岛弧发育成熟期的以钙 长城系敦煌岩群; 其上盖层分为两层: 即由长城系、震
碱性系列为主的海相火山岩; 弧后盆地为一套深海— 旦- 寒武系和中酸性侵入岩组成的中间韧性盖层; 由
次深海远洋、半远洋海相沉积物, 底部为边缘海型蛇 奥陶系—志留系组成的脆性盖层。也就是说该变质核
绿岩组合, 被命名为“牛圈子混杂岩”。志留纪末—泥 ( )
杂岩具有 3 层结构的特征 图 1、图2 。
盆纪, 北山发生弧陆碰撞造山, 沟弧盆体系演化结
( )
束。研究区地层划分 表 1 。 2 剥离断层
晚古生代由于北侧红石山洋向南俯冲, 形成陆缘
弧沟系, 并于二叠纪发生碰撞造山, 北山山系形成, 在勒巴泉、草呼勒哈德一带发育有多期剥离断
结束了北山多旋回洋陆转换的造山演化历史。 层, 但由于该区岩系遭受了多期的构造变动, 所以
在北山地区勒巴泉一带, 前人将以片岩、片麻 早期剥离断层已被改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