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纳——探索记忆之谜的先行者.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尔纳——探索记忆之谜的先行者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Vol. 36 No. 6 PORTRAITS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4.06.012 米尔纳——探索记忆之谜的先行者 顾凡及 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33 关键词 记忆;失忆症;海马;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摘要 英裔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米尔纳(1918—),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先后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 学获得哲学博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在麦吉尔大学任教。她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由于有关颞叶和别的 脑区在学习、记忆和语言方面的作用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4年国家科学院的神经科学奖。2014年5月她又 和英国神经科学家奥基夫(John O’Keefe,2014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神经病学家赖希勒(Marcus Raichle) 共享卡夫里神经科学奖。她对科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钻研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米尔纳 尔纳从事记忆研究并非从小刻意为 计 “人生的起跑线”。 (Brenda Milner)( 图1)通过对失忆症 之,甚至她走上科学之路,也诚如 19 18年米尔纳出生于英国曼 病人亨利 莫莱逊(在他生前,为了 她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所说: “从 彻斯特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 · 保护隐私,科学文献中一般称他为 我的背景来看,没有哪怕一丁点儿 里,父亲是 《曼彻斯特卫报》的 H. M.)几十年的追踪研究,首先发 迹象可以预言我会以科学作为自己 一位音乐评论作家,业余酷爱园 现了内侧颞叶在记忆功能中所起的 的毕生事业。”在她成长过程中的 艺,她家的房子矗立在一大片花圃 作用,同行称她这几十年的工作成 一连串偶然事件影响了她的整个人 之中。他还为教堂演奏管风琴,由 就超过了之前几百年的记忆研究。 生轨迹。就像混沌动力学里所说的 于才艺出众而得到资助赴德深造4 她对记忆、大脑半球特异化和额叶 那样,开始时的一小点变化会引起 年。除了音乐训练之外,他大部分 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研究都做出了开 未来极大的变化。没有什么可以设 都是自学成才,他认为当时的正规 创性的研究,并启发后人(包括诺贝 尔奖得主坎德尔)对记忆进一步深入 研究。坎德尔称颂她说:“米尔纳对 H. M.的研究是近代神经科学史上的 丰碑之一,它开辟了研究脑中两种 记忆系统(显式记忆和隐式记忆 ) 的 途经,也为以后对人类记忆及其异 常的一切研究打下了基础。”[1] 混沌的早年岁月[2] 这一小标题中的 “混沌”一 词并无任何不敬之意,只是表示米 图1 米尔纳(Brenda Milner) 458 第 36 卷第 6 期 ■科学人物 教育扼杀了创造精神。她的母亲原 院的高年级学生劝告她说很难靠哲 教职。她也常到当地的另一所大学 来是父亲的一位学生,跟着他学习 学谋生,他们建议她转到心理学方 麦吉尔大学去参加科学讨论会。当 歌唱。就在这么一个艺术家庭里, 面。当时她所在学院的一名教授巴 时因为后来提出学习机制的突触可 令父母失望的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却 特利特(F. C. Bartlett) 已经由于对记 塑性假设的赫布(Donald Hebb)也刚 毫无 “艺术细胞”。不过他们还是 忆的研究而声名大噪,他的妻子又 应聘到麦吉尔大学任教,讨论会逐 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不硬逼她学琴 是该学院的心理学系主任,她对米 章讨论赫布那本后来名满天下的巨 棋书画。父亲教她算术、莎士比亚 尔纳表示欢迎,还给了她一本 《实 著 《行为的组织》的草稿,米尔纳 的作品和德语。家里有一间藏书 验心理学手册》,让她在暑假好好 对此深感兴趣。由于在北美要想以 室,里面摆满了散文和诗集,小米 读一下,以便进入这一新的领域。 科研为生一定得有博士学位,因此 尔纳沉醉于其中,但是其中没有一 这是她人生的又一个转折。 她决心到麦吉尔大学攻博。1949年 本书和科学有关。 对她来说,实验心理学真是 她终于说服赫布接受她做他的研究 她8岁那年父亲突然过世,母 一个幸运的选择,这满足了她对动 生。人生的一个新篇章开始了。 亲送她到一所女子学校求学,父亲 物行为越来越大的好奇心,而且在 传授给她的自学能力使她在许多科 巴特利特的领导之下,剑桥的心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