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自然
自然保育基本概念 第一節 自然、人及自然保育 第二節 全球自然保育問題及其迫切性 第三節 結語 * * CHAPTER 1 第一節 自然、人及自然保育 一、前言 自然(nature)通常泛指未受人為開發破壞的或呈野生狀態的天然環境、野生動植物、各種天然資源及天然現象等,包括土地、動物、植物、真菌、低等生物、能源、礦產、空氣、河川、湖泊及海洋等。凡出於天然,不假人工製作的各種天然狀態及環境組成份子,均可謂自然。人類的生命起源於自然,長期在自然中演化及繁衍,並發展出獨特的文明和文化,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是萬物的生命泉源。 自然保育(nature conservation)是指人類對自然的保存或維護行為,以減少它們的損失或破壞,也是人類為謀求其福祉而產生的一種環境管理行動。其目的係透過明智合理的利用和管理,而促使資源能長久持續地為人類世代永續利用。自然保育包含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生態的保育之雙重意義,不僅強調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也重視環境生態平衡與環境倫理。 二、人與自然的關係 (一) 人類是能高度利用及改變環境的哺乳類動物 1. 人類依賴自然 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各種原料均取自 於大自然,依賴大自然。 2. 人類改變自然 人類不僅利用,而且大幅度改造自然,包括棲地 、野生物、山川河流、地形地物,將它們改變得 更合乎人類各別的喜好或慾望,和其他蟲、魚、 鳥、獸等,隨遇而安地利用環境是完全不同的。 3. 人類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的物種之一 人類生命力強,分布廣,從北極到南極,從海邊 到高山,到處都可見到人類在利用大自然,甚至 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生物之一。 (二) 人類居住在自然生態系裡,是生態系的一員,完 全依賴自然生態系 儘管人類的文明及生活充滿了各式人工構造物、加工品或科技產物;但維持基本生態運作的土壤、空氣、水、陽光、氣候、養分循環等,均攸關人類的生存,我們的存在與所有,完全依附於自然生態系的正常運作,自然維生體系一旦劇變或中斷,人類只有立刻陷於死亡。人類是生活在生態系裡面,而不是站在生態系外面。 (三) 人類在進化及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文 化,但也對大自然造成嚴重之破壞與改變 人類經過長期之演化後,已學會觀察及探究自然奧秘,並產生科學、文化及文明,但因為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不當的開發方式、工業製程與日常生活之廢棄物及污染、都市擴展、破壞野生物棲息地等已對自然造成嚴重破壞。 第二節 全球自然保育問題及其迫切性 一、全球共同的自然保育問題 數千年來,人類均迷信於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是萬物之靈,人是世界的主宰,甚至有根深蒂固的「人定勝天」觀念。特別是近百年來,全球人口快速膨脹,自然資源被超限及快速開發,加上人工合成化學製劑的大量使用,已使得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地球面臨空前的環境危機,從臭氧層破洞、酸雨、溫室效應、長期氣候變遷、野生動植物絕滅、熱帶雨林的濫伐到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廢棄物污染等,均使地球生態環境岌岌可危。目前全球面臨的共同性自然保育問題可以摘述如次: (一) 森林的消失 森林占地球陸域約三分之一的面積,並且是構成最複雜、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它也是地球之肺,透過光合作用森林可固定二氧化碳,轉化太陽能為各動物可利用之能源、材料、食物並提釋放氧氣;另外森林更保護土壤、潔淨的水源並提供陸地上90%以上物種的棲地。但是人類在過去400年內,砍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森林。 雖然世界各國已逐漸採取永續經營措施,但依據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年報資料,如果將1990年之森林被覆面積和2005年比較的話,1990年全球森林被覆率為31%,2005年為30%,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由56%減到46%)、東南亞地區(由56%減到47%)及大洋洲地區(由68%減到63%)等地是森林消失最多的地區。在1990年至2000年間,每年平均砍伐森林890萬公頃。在2000年至2005年間每年平均砍伐約730萬公頃,約為巴拿馬之面積。換算每天減少的森林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 (二) 海洋瀕臨污染及破壞 雖然海洋占地球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積,但它是人類瞭解最少而且最危急的生態系。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生產力的重要來源,但我們已知有大約60%的珊瑚礁受人類影響而瀕臨絕滅,其中的四分之一甚至已退化到無法復育之地步。另外,約有70%的重要漁場已嚴重減產、過度漁撈利用而無法再永續生產。海洋污染也日益增加,被沖蝕的土壤及化學肥料流入海洋後,更在全球各地形成50個以上的「死亡地帶」。 (三) 地表土壤遭受嚴重破壞及劣化 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均被覆15公分到20公分厚的表土,這些土壤蘊育鬱閉的森林、廣闊的草原,並生產人類的維生糧食及作物。但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有答案)(地市级).pdf VIP
- CISA考试练习习题库(2025年第1部分).pdf VIP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分析.docx VIP
- T_CGSS 014—2020_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评估规范.pdf VIP
-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下成形件表面质量及残余应力预测方法.pdf VIP
- 机电设备安装应急处理预案.docx VIP
- 2025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富士康 索尼设备校正]SI-F209 Operation Manual (中文版).pdf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