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剧票房和社区戏剧之异同.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京剧票房和社区戏剧之异同

标题 什么是社区戏剧 1“社区”的概念 由于“社区”为来自英文community之翻译名词,因此探讨其在社会学中所使用的意义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此词翻译成中文后的意义是什么。以下是几种常用英汉词典对community一词的解释:(1)社会;社区(2)团体(3)共有;共享(4)共同的性质(5)公众;大众(the community)。从以上几种解释中可以发现此词一般译为“社区”,其解释大同小异。 另外,根据中文辞典的记载,“社区”一词中“社”字在我国古代的意义与西方“社区”的意义相近,《辞海》和《新华字典》中对“社”字的解释也大多与现代所使用的“社区”一词意义相近 在林伟瑜教授所著《当代台湾社区剧场》中大致将“社区”一词总结为以下三种定义: (1)“社区”一词并不特指一定的地域范围 (2)即使指地域范围时也并不限定其面积大小 (3)可以是指某特定诉求的团体 林先生还补充到“若要确知其精确地指涉,必须取决于我们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我本人大致赞同林先生的观点。 2“社区戏剧” 依照林先生对“社区”一词的考察,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理解“社区戏剧”:侧重地域范围,多指地区性戏剧,然而地区的大小却是有弹性的。 而社区戏剧作为戏剧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戏剧又有何区别?鉴于英美社区戏剧的发展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并且已经趋于成熟,其特点想必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其特点: 社区戏剧是一种业余的戏剧,但不一定是非专业的 社区戏剧的所有成员不支薪或部分支薪 可以聘请专业的导演、设计者或者技术人员 工作人员自愿参加,参加者多来自剧团所在地 剧团的财力多来自当地,内容也与当地有关 综合英美社区戏剧和林伟瑜先生对台湾社区戏剧的考察结果我们可以对社区戏剧的一般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即社区戏剧是一种以社区(community)为基础的,体现当地特色或特定团体诉求的有针对性的戏剧类型。 二、上海京剧票房的社区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在全国拥有为数众多的爱好者,它无疑也是一种参与性极大分布最为广泛的剧种,但就上海而言,以社区为组织方式的京剧票房就有五十个以上,但上海的京剧票房是否就是本土的社区戏剧呢? 京剧方舟——大票房的形成与分化 京剧莅沪后,上海也出现了京剧票友和票房,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上海始终存在着100多个票房。这时期所形成的中产阶层是京剧票友的主要来源,票房是他们娱乐之。票房也是票友联谊、交流信息以及研讨剧艺的空间,票友经常参与社会义演,但本文的论点并非是讨论上海京剧票房的历史,所以只简单的对1980年代以后的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票房做简要概述。 由于上海地区京剧爱好者众多,在1980年,成立了原名为“京剧之友社”的早期现代京剧票房。发起人为退休老人杜忆佳和范肇鹏等6名青年人。隶属于黄浦区文化馆。1981年改名上海京昆之友社。该社以学术研究、宣传、普及京昆剧为宗旨。社长范肇鹏、副社长陈琥、唐家模。社员130人,聘俞振飞为名誉社长。先后聘王正屏、许思言、李仲林、方传芸、郑传鉴、蔡正仁、钱英郁、何慢、龚义江、张之江等三十余人为顾问。曾举办京昆艺术讲座11期,讲学120次,听众25,000人次,举办京剧研习班、声训班5期,举办京昆剧照、音带、资料展览多次,编印《京剧老生流派》、《昆曲艺术特色》、许思言遗著《戏迷新传》及《京昆之友》小报等书刊110多件。社员颜兆鹤于1986年调查全市174家业余昆剧团体情况,在《京昆之友》上发表。社员张世蕃发起编写周信芳演出剧目,经修改补充,编写出有590出戏的剧目表,由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在《会讯》上发表。该社曾深入复旦大学、上海师大、市六中学、光明中学等,帮助各校的业余京昆剧组织,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京昆剧普及活动。1981年春,组织“普及京剧中学生专场演出”、“普及昆剧大学生专场演出”,对普及工作率先进行实践。1990年协助上海师大开设“京剧选修课”。该社曾举办“麒派艺术知识竞赛”、“徽班进京200年知识竞赛”。在黄浦区文化馆长期承办“京剧大家唱”、举办“星期京剧演唱会”、“京昆沙龙”。周信芳诞辰90周年,杨宝森诞辰80周年,余叔岩、言菊朋、金少山、姜妙香诞辰百周年,该社均举办纪念大会。俞振飞等老艺人、名演员以及上海昆剧界的蔡正仁等都曾到该社演唱或演讲。经常前往参加活动的上海京昆爱好者有六百多人,均为该社社友。该社与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扬州、福州、黑龙江、香港及日本等地的业余京昆剧团体均有通讯联系,交流信息。 1990年2月由上海市社会名流、港台及海外人士联合组成了上海国际京剧票房。理事长汪道涵,香港票友金如新、张雨文、钱江、李如声,台湾票友罗吟梅,旅美票友朱文熊为名誉理事。票房成员中有大学教授、工程师、医师、企业家、书画家、新闻记者、电影演员、退休京剧专业演员(陈鹤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