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娱乐化——浅析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学批评诗性内核的消解.pdfVIP

审美的娱乐化——浅析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学批评诗性内核的消解.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审美的娱乐化——浅析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学批评诗性内核的消解.pdf

审美的娱乐化 ——浅析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学批评诗性内核的消解 李亚祺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文学批评在社会文化领域地位与形态的转变是媒介时代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因为任何一个范式只具有历史的相对 性。在大众传播时代,语言场的不同,使传统文学评论的言说方式受到了莫大冲击,而价值冲突造成的审美娱乐化的隐忧,也是需 要审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传播;媒介批评;娱乐;审美化 [中圈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19-03 大众传播时代的今天。媒介承载着教化与娱乐的双重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与发 功能,但市场的推动,往往使需要审美素养和反思意识的 展以及社会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提高,文学越来越受到 审美需求向即时性、消遣性的娱乐需求不自觉地趋同。诚 市场因素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按照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 然,文学批评在学术界依然可圈可点,但在整个社会语境 理论,当代艺术不仅作为精神生产,也作为物质生产、商品 中,却与传统文学一道有着边缘化、商业化的趋势。而为了 生产而存在。因此,当代文坛的作家们尽管想保有精神的 赚取观众眼球,媒介在以产业化方式盈利之余,更是无暇 自由度.但从文学传播角度讲,事实上已受控于出版社的 顾及大众性的审美需要,反而在竞争中竭尽所能寻找着娱 商业化策划与操作,而作为评论者,很大程度已由更贴近 乐的突破口,并形成暗流汹涌的趋势。 作家作品的身份,转而依附甚至绑定于传媒语境,并不断 与此同时,文学在商业竞争中想要获得市场,扮演大 向市场所主导的话语场趋近。与学术批评相对而言,这样 众文化的角色是必然需求。而面对当代媒介对文学场的构 的批评言说其实更像营销方式的一部分。 成与划分的基础意义,作为文学批评,其生存状态其实是 (二)话语权的转移对文学批评诗性立场的排挤 需要在新的语境下进行考量的。具体而言,这样的转变,有 作家和评论作者都被纳入当代传媒语境。同时受控于 着价值冲突的内在动因,也有不可忽视的隐患存在。 传播方式。而批评者较作家创作而言,身份更为复杂,因为 一、评论话语权的商业性和其诗性立场的价值冲突 他们又以其自身对某一作品具备评论性的价值需求,更容 (一)泛文化论评对媒介产业链的依附 易依附于由市场因素决定的传媒场。出版商作为调节作家 当代批评中的价值冲突可以说是应传媒转型而生的. 与读者之间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强有力的杠杆,平 在纸媒语境中,强调客观性与教化意义是惯有的评论立 衡着作品商业性需求和作家内心的矛盾统一,而批评本身 场——挖掘文学作品本体意义,探讨与之相关的作家创作 具有对话语权的要求,很难避免从单纯的文学评论向商业 意识与作品特色,秉承文以载道之观念,强调深厚学养的 化媒介场的依附。 积淀,对功利性批评有着不自觉的心里抵触。然而以网络 而这一方面加大了传媒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的鸿沟, 评论举例类比——网评论,且不讨论其存在的合理性。不 使学院派的文学批评越来越曲高和寡,成为自己圈子里的 可忽视的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导引着大众的文学欣赏取 独语者。尽管有着丰富的学术观点与创建,但高居庙堂之 向,但以对畅销作品的文字呼应而言,我们很难断定其背 上,与实际的文学市场与消费脱节。 后的动机是出于对作品的肯定还是具有商业性的目的。暂 另一方面,传媒批评代替学术批评的声音左右着图书 且将这类依托新媒介传播的评论称为“泛文化评论”,并将 市场,如2012年10月热映的电影《白鹿原》,由于其内容 其分为小众的文艺写作与媒体炒作。与传统文学评论相比 的改编,以田小娥为主人公的角色选定取向等,形成“看过 较,它们在严谨度、思想内涵的深刻性方面都有着不小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