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极大气臭氧和温度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1 年 第41 卷 第12 期: 1762 ~ 1770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南极大气臭氧和温度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的
研究
*
卞林根, 林忠, 张东启, 郑向东, 陆龙骅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 E-mail: blg@
收稿日期: 2011-01-31; 接受日期: 2011-09-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极地专项和中国气象局与国家海洋局中国IPY 行动计划项目资助
摘要 利用南极中山站2008 年2 月至2009 年2 月臭氧和温度探空等资料, 对中山站上空 关键词
大气臭氧和温度的垂直结构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中山站上空热对流层 南极
大气臭氧
顶和臭氧对流层顶的高度相近, 年平均高度分别为7.9 和7.4 km. 对流层顶的气压和温度都存
大气温度
在位相相反一波型季节变化. 春季和冬季对流层顶的温度转折没有夏季和秋季明显, 而依据
垂直结构
臭氧变化恰能更好地确定对流层顶高度. 在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不显著; 而平流 季节变化
层却十分明显. 春季下平流层臭氧严重耗损, 14 km 处的臭氧最小分压仅为1.57 MPa, 最大分
压出现在上平流层, 其他季节下平流层臭氧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春季下平流层臭氧的严重损
耗, 与极夜过后低温条件和平流层冰晶云表面消耗臭氧的光化学过程有密切关系. 大气臭氧
和温度的垂直结构及季节变化特征, 对春季南极臭氧洞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大气中臭氧含量很少, 但在全球大气环流 季和冬季最小[8]; 北极动力对流层顶和热对流层顶有
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平流层中, 臭氧对太 很好的关系, 动力对流层顶在冬季比较明显; 而南极
阳紫外辐射的吸收是该层的主要热源, 平流层臭氧 地区则存在一波结构, 对流层顶气压具有夏季高、冬
浓度及其随高度的分布, 直接影响平流层的温度垂 季低的特点[9]. 对于南极臭氧洞形成的成因, 多数研
直结构.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相互所用是大气科学研 究认为是大气动力和大气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的结
究的热点问题, 特别是在极地地区, 也是研究平流层 果, 平流层存在人类活动排放的氟里昂和溴化烃等
臭氧耗损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的重要内容. 对流层顶 消耗臭氧层物质及平流层极地涡旋中的低温是影响
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过渡区, 在对流层和平流 南极臭氧变化的关键因子[10]. 为了认识和研究南极
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流层顶的观 上空臭氧洞的变化特征, 我国于 1993 年在南极中山
测研究在热带地区已得到很多关注[1~7], 而在极区, 站采用国际通用的 Brewer 臭氧光谱仪开始对臭氧总
由于探空资料匮乏, 有关对流层顶的研究也相对较 量和紫外辐射进行地基观测[11]; 在同年 9~11 月施放
少[8~10]. 南北极对流层顶年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 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