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乙己 裴ppt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孔 乙 己 ———— 鲁 迅 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等。 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追溯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附和( ) 不屑( )置辩 荤( )菜 咸亨( )酒店 羼( )水 拭( ) 蘸( ) 阔绰( ) 舀( )水 涨( )红 绽( )出 哄( )笑 间( )或 着( )了慌 打折( )腿 门槛( ) hè xiè hūn hēng chàn shì zhàn chuò zhàng hōng zháo kǎn shé jiàn zhàn yǎo 小说知识回顾 什么叫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 小 说 三 要 素 环境 故事情节 人物 结局 高潮 发展 开端 (1—3)酒店的格局 (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9—12)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4—8)孔的外貌、言行、 性格和社会地位 整体感知 1、概括文中所写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片段一: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片段二:孔乙己为偷书做辩解。 片段三: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片段四: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片段五: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片段六: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2、探究孔乙己可笑、可怜、可悲的一生促成的根源。 1)自身性格的缺陷。 2)封建教育及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3)社会冷酷无情。 3、社会的冷酷无情在文中有何体现? 2)掌柜和酒客的表现。掌柜虚伪势利、嫌贫爱富、唯利是图、冷酷无情。酒客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1)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咸亨酒店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 在笑声中出场 在笑声中生活 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4、描写酒客对孔乙己的笑,有什么作用? 冷漠无情,没有人性的笑,体现出人们的麻木不仁、穷极无聊,蕴藏着一股悲凉的意味。人与人之间在千百年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建文化的毒害下,形成了一种隔膜,冷酷、麻木、不觉悟,甚至连最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反映出病态的社会现象)。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加强了作品的反封建意义。 以乐景写哀,更令人悲哀,增加了悲剧效果。(作用) 5、在这样一个令人悲哀的社会中,孔乙己到酒店喝酒有何目的? 想麻痹自己的失落痛苦的灵魂,还想寻求些别人的肯定、认可,获得一丝安慰和温暖。 可怜、可悲 6、小说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我”一12 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2)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结构布局精巧; (3)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也能通过小伙计的口吻表达一丝对弱者的同情。 概括小说的主题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孔乙己的形象及其思想意义 人物形象:一个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可笑、可怜、可悲) 思想意义: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名人眼中的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厂生产工艺管理制度.pdf VIP
- 英国文化政策与法规.ppt VIP
- S-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说明书.doc VIP
-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案例及防治手册(完美版).pdf VIP
- 静脉输液治疗的观察和护理.pptx VIP
- SONGJING松井经典系列工业除湿机(CFZ-7D CFZ-7S CFZ-8.8S CFZ-10S CFZ-12S CFZ-15S CFZ-20S CFZ-30S CFZ-40S)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停车场施工方案.docx VIP
- 儿童绘本故事我爸爸PPT.pptx VIP
- QB_T 1224-2012衣料用液体洗涤剂.pdf
- 内蒙古建筑图集 12J6 外装修 DBJ03-22-2014.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