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ppt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国内叛军 外国干涉军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非常时期——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 (背景) (1)内忧:国内反动势力叛乱。 (2)外患:协约国武装干涉。 (3)经济:粮食奇缺,经济极端困难。 列宁说:“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切为了前线” 2、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内容) (1)农业:余粮收集制——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难题; (2)工业: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制度: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强制性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3、影响 积极:适应战时需要,保证战争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材料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1920年底,在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人民连面包、衣服和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得不到保障。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摘自教材p.131 消极: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消极:引发经济危机 消极:引发政治危机 面对着农民的反抗和水兵的叛乱,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列宁说的“尝试”指的是什么?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农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 1、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实施: (1)标志 (2)内容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作用 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工资制 减轻农民负担,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1921年俄共(布)十大的召开   1921年8月,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哈默 列宁此时的态度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 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国民经济,巩固工农联盟,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评价 (2)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1)作用: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版,第4卷,第693页 * * * * * * *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