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吧大考卷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修1.docVIP

试吧大考卷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吧大考卷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修1

第15课 辛亥革命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答案:D 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时的情景,该政党的成立(  ) ①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②促进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③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④推动了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图片和“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知该政党是中国同盟会。①是兴中会提出的革命主张,排除含有①的选项,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该革命活动是(  ) A.武昌起义 B.四川保路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答案为C。 4.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答案:D 解析:南宋陆秀夫坚持抗元,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陈元孝的诗意在歌颂陆秀夫,章太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以陈元孝的诗题画,意在唤起民众进行排满革命,因此D项符合题意。反清复明斗争多发生在清初,由此排除A项;章太炎虽然反对保皇势力,但在题干中无法体现,由此排除B项;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章太炎主张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由此排除C项。 知识点二  武昌首义 5.《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  ) A.义和团运动 B.鸦片战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 6.“国”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面是关于“国”的四种写法,其中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应是(  ) 答案:C 解析:从字形来看,A项中有“王”,B项中有“八土”,D项中有“八方”,反映了在王权或皇权专制体制下人们对国家的理解,以君主或疆域为主;C项中有“民”,反映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思想,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相符,故选。 7.如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武昌起义前的革命形势。漫画中的“葫芦”喻指四川保路运动,“瓢”喻指湖北武昌起义,它预示着清朝统治面临崩溃,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故A项符合漫画的主旨。漫画题目《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说明保路运动尚未被镇压下去,故B项错误。“瓢儿又起来了”说明武昌起义已经爆发,C项中的“即将爆发”错误,故可排除C项。当时革命派的实力还不是非常强大,单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尚不足以推翻清政府,由此可排除D项。 知识点三  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答案:A 解析:中华民国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与美国相仿。故答案为A。 9.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这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 A.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缩小内阁权力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缩小总统权力,扩大内阁权力,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 10.在19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