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艺术与激励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沟通艺术与激励技术

沟通洞察的角度1 活到老学到老 学:学习 生:生活 沟通洞察的角度2 成功=(努力+机会) 我们应该怎样做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乘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A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地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关系以及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在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沟通洞察的角度3 本事=能力+表现得为大众接受 什么是能力? “光圈效应”——人脸的研究 我们如何能做好 沟通定义 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传递 理解 实证 普林斯顿大学在一万份人事档案中进行分析,结果:“智慧”、“专业技术”、“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 哈佛大学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职的男女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 我们沟通的目的——沟通定义的解读 获取信息——机会和思想 传播信息——机会和思想 影响态度和观念 获得理解和支持拥护 沟通的过程 沟通的两个主要方面 内容(我们试图传达的东西) 过程(如何将消息传达出去) 有效沟通就是通过有效的过程把真实的内容传达出去。 有效沟通的障碍 有效沟通首先是态度分析 通过沟通分析了解接收者的态度 主体分析 客体分析 沟通策略设计 开篇案例 扁鹊见蔡桓公 触龙见赵太后 谁为态度的形成负责? 态度的形成受价值观、个性和知觉方式的影响。 态度比个性、价值观更容易变化,具有不稳定性。 所以,我们在了解他人态度时,要了解他们的个性,价值观和知觉习惯——这是沟通分析的核心 态度和态度丛 行为科学家认为态度由三种元素构成 认知元素(思想) 信仰、观点和一个人对态度的对象所拥有的信息。 例如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个人对工作的看法共同促进 感知元素(感觉) 对态度的对象的情绪和感觉 例如喜欢或痛恨某项工作。 行为元素(行为) 面向态度的对象按照某种方式采取行为的企图 个体的全部态度元素综合起来,总称为态度丛 态度分析的一个例子-如果你还年轻 行为元素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安国在2007-9-18接受上海财经电台采访时说:“35岁以下的基金经理一般不会有。 感知元素 上阵杀敌必须首先能够数量四五种兵器才行,要能够掌握几个公司、几种投资方法才能胜任基金经理。这需要经验和投资技术” 观点与信仰 基金投资是有许诺的,真正做投资应该了解公司发展状况,要对投入的公司有把握。 主体态度分析 确定自己的态度 自己的态度如何,是否需要改进,怎样同周围的对象和其他事物相处,或准备如何与人相处…… 我是谁?——自我认知的过程 物质认知、社会认知、精神认知; 自身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之间的统一 我在什么地方?——自我定位的过程 对自身的地位、能力、个性特点、价值观、形象等方面有客观的定位 “我是谁”的问题 主体内在情景分析:解决信息发送者对自己理性、感情和可信度的判断 理性-语言的逻辑 感情-理解和引起共鸣的能力 可信度-被他人信任的程度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鬼谷子》 主体理性评价 词语的选择情况 永远不说“不”——卡耐基 语句的组织情况 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 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情况 你错了。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我的想法与你不太一样。 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主体的感情评价 感情是沟通中重要的催化剂 无论人们是否同意信息发送者的内容和观点- 人们会支持能够理解他们的人 人们会支持能够唤起公平、正义感、自尊感的人,因为其言行压倒了狭窄的个人私利 比较一下: 为了国民的利益 为了组织的利益 为了我们的利益 为了我的利益 主体可信度评价 自己是不是值得信任的人? 自己的员工、同事、老板信任你的理由? 自己是什么样的特征,他人又是如何看待你的这新特征的。 可信度评价要素 福兰契(French)、莱文(Raven)和科特(Kotter)提出了五个主要因素: 身份地位-等级权力 强调自己的头衔和地位可以增强自身可信度 良好意愿 个人关系的长期记录、或是“互惠”的现场技巧 专业知识 专门技术水平和素质,特别是知识能力 外表形象 能够产生吸引力的外在因素 共同价值 共同的道德观、行为标准、爱好、兴趣等 可信度 初始可信度:在沟通发生之前受众对你的看法。 后天可信度:在沟通之后,他人对沟通者形成的看法 好主意或具有说服力的写作和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