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病原体及其特异性防治的研究.docxVIP

小鹅瘟病原体及其特异性防治的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鹅瘟病原体及其特异性防治的研究

小鹅瘟病原体及其特异性防治的研究方定一王永坤郑玉美周阳生江美娟董国雄(江苏农学院,扬州 225009)1956年夏,江苏省扬州市郊有大批雏鹅死亡,经尸体解剖,发现所有死鹅都有相同病变,判断是一种未知的传染病。调查获悉,疫病来源于同一个炕小鹅的炕坊,并知本病前一次大流行是在1948年春。从尸体取组织接种于鹅胚绒尿腔或膜上,6天即死亡。曾从死胚绒尿液大剂量静脉注射成年鹅,7天后发病,但其症状与病变和雏鹅不同。1961年在该地区又发生大流行,重复做了分离等研究,确认本病的病原为一种和新城疫、雏鸭肝炎无关的病毒,建议定名为小鹅瘟,病毒为小鹅瘟病毒。以后数年中先后在江苏、广西、广东、浙江、安徽等省发生,遍及全国各养鹅地区。各地区已经分离到的病毒,并确诊其抗原性相同。、在10年之后国外才有类似小鹅瘟疾病的报道。最早是西德的Krauss(1955)、荷兰的Vancleef(1966)、苏联的Kravchenko(1966)、与Koutrimavicheus(1966),他们仅仅描述了本病的症状、剖检或流行病学,或用病鹅组织对雏鹅做了人工感染,未能对本病的病原做研究。匈牙利的Derzsy(1966)是国外第一个用鹅胚分离病毒者,但他却把本病误认为流感。此后,欧洲各国和越南均纷纷报道有类似本病的存在。我们对国内各株病毒的抗原的研究,证明系同种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浙江一带小鹅瘟大流行有定周期性。在同一地区,很少发现有连续两年的大流行,其间隙期长则5年,短则1年,在流行年份的死亡率一般超过50%。至于零星发病则年年都有,在两广地区每年均有中等规模的流行,其死亡率一般在25~40%之间。在浙江等地流行的年份,最初出炕的雏鹅往往健康无病,一旦发生,以后每炕雏鹅都发生,大批死亡。有地地方从第一炕开始,有的则在第三、四炕发病,也有到第八、九炕才发病的。群内疾病最早的雏鹅为3-5日龄,2-3天内迅速蔓延至全群,在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最高峰,以后又渐趋下降。年龄最大的病鹅为43日龄,其症状较轻,病程较长。发病率的高低,随着炕数而递增。流行开始时,只有少数鹅在幼龄时得病,大龄的雏鹅,经幼龄雏鹅的传染而发病。以后由于炕坊环境和饲养场地污染严重,雏鹅出壳后即被感染,因此发病雏鹅的年龄越来越小。年龄越大,死亡率越低,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症状与病变本病潜伏期为3-5天。由于病程的长短不一,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但无明显界限。病程的长短取决于雏鹅日龄大小和易感性高低。出壳3-5天最先发病者为最急性,往往不出现先驱症状,一发现即成衰竭或倒地死亡。此后至15日龄内所发生的大多数病例为急性。症状为精神萎顿,虽能随群采食,但将啄得之料随即甩去,或拒食、行动落后、瞌睡、口渴,排出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米汤样稀粪你,混有气泡,肛门突出,周围被毛湿潮并粘有污物,呼吸困难,用手挤压时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并混有气泡,喙端色泽变暗而干燥,口角流液,蹼干燥程灰暗色。经1-2天死亡,在临死前也会出现两腿麻痹或抽搐。15日龄以上的病鹅,经2-5天死亡,一部分病鹅能转成亚急性,以萎顿、消瘦和拉稀为主,有少数虽幸存但生长不良。成年鹅人工大量接种后也能发病,症状是排出带粘性的稀粪,两腿麻痹伏地,头及颈部有不自主的动作,3-4天后死亡或自愈。剖检病变主要在消化系统。我们曾先后在114个患病雏鹅群中取样644只。最急性型病例由于死亡太快,只在肠道发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他器官病变不明显。15日龄左右的急性病例,病变最为典型,全身呈现败血症状,泄殖腔扩张,结膜干燥,全身脱水,皮下组织显著充血。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在病程稍长的病例中,常可看到小肠中下段,尤其是卵黄柄与回盲部的肠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或假膜包裹肠内容物,堵塞肠腔。肠管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长约2-15厘米,状如香肠,剖开后可见淡灰或淡黄色栓子将肠管全部塞满。切开栓子的中心为深褐色干燥的肠内容物,外面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物凝固形成的外衣。有些病例则在小肠内形成扁平的长带,似绦虫样的纤维素性凝固物,肠壁菲薄,内壁平整,呈淡红或苍白色,并不形成溃疡。有些部分的肠粘膜表面附着散在的纤维素性凝块而不形成条带或栓子。小肠膨大处的变化为典型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脱落处残留的粘膜组织仍保留有轮廓,但结构已破坏。固有层中有多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粘膜层严重变性或分解成碎片。肠壁平滑肌发生实质性变性和空泡变性以致蜡样坏死。大多数病例的十二指肠和结肠显现急性卡他性炎症,一般不形成纤维素栓子。由于消化道的这些特征性变化,某些国家将本病称为病毒性肠炎或渗出性肠炎。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病原微生物分离一、细菌分离从1956年开始,在5个不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