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榜样――徐文荣.docVIP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榜样――徐文荣.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榜样――徐文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榜样――徐文荣二十年前,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笔者曾在金华市财税局实习过一个多月。当年的金华地区最有名的特产是金华火腿、还有我们实地考察过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而东阳我只是知道这是金华地区所辖的一个县城,仅此而已。 如今,东阳横店--这个全国闻名的明星乡镇,近几年由工业重镇又迅速发展成为国人皆知的影视基地、旅游热点。在创造了太多经济发展奇迹的浙江省,地处浙江中部、没有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的横店是如何异军突起的呢?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我踏上了这片神奇的热土。 来横店前,我曾多次猜想即将看到的横店样子。但是,当我置身其中,还是被横店的规模和繁荣所震撼。宽阔的街道、现代化的工厂、游人如织的景区――仿佛置身于大都市中。与横店人交流,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徐文荣。毫不夸张地说,横店几十年的发展史就是徐文荣艰苦创业,永于创新的历史。 起步 横店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阳市东南18公里。地处半山区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过去,这里交通不便,没有任何矿产资源,经济基础同全国典型的贫困农村一样差。当地民谣说的“开门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寒”,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1975年,横店人均收入还不到75元。 穷则思变! 1974年,乍暖还寒,“文革”初期特别混乱局面渐渐平静了下来。担任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徐文荣也结束了东躲西藏生活,重新回到了支书的岗位上。 就在人们都认为徐文荣回来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收拾整徐家最厉害的几个“造反派”时,徐文荣思考的却是大队办丝厂的问题。原来,“文化大革命”中,国营丝厂纷纷停产闹革命。给作为蚕茧基地的横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徐文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徐文荣找到公社的周书记,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不几天,公社党委就将办丝厂的事提上了日程,并确定办厂之事由徐文荣具体负责。 经过一年多的筹办,1976年2月16日,有48台巢丝机、238名职工的横店丝厂正式开工了,成为浙江省16家同时审批丝厂中的第一家。 丝厂投产后,徐文荣忘掉了向妻子保证的“爱厂不忘家”的诺言,全身心扑在工厂的生产管理上。他的心思没白费,投产后的丝厂产销两旺,工厂管理也井井有条。 在徐文荣的带领下,丝厂创办三年就累计创利36万元,还清了设备贷款和向各大队农民的借款。在公社领导和职工们都为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时,徐文荣又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他决定再办一个针织厂,生产畅销的尼龙衫裤。 1981年,公社决定将以横店丝厂等轻纺为主的六家社办企业合并为东阳县横店轻纺总厂。以此为起点,横店的工业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 发展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时,《人民日报》也发表了《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的社论,乡镇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徐文荣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发展的大好时机,相继创办了“纺织印染助剂厂”、“化纤纺织厂”、“磁性器材二厂”、“筛网厂”等一大批乡镇企业。 这一年,横店对乡办企业进行了重大改革。乡政府撤消了原先的乡工业办公室,成立了工业总公司,徐文荣担任了工业总公司经理。 工业公司的成立,在全省乃至全国最早实现了政企分开,对产权制度改革,横店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企业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时年50岁的徐文荣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挑起大梁,迎接新的挑战。 改革后,横店的乡镇企业在徐文荣的带领下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到1987年末,镇办企业共24家,实现总产值1.1亿元,利润近600万元,成为金华市首个产值“亿元镇”。徐文荣也被金华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在巨大的成绩和荣誉面前,徐文荣并没有丝毫的自满和骄傲,相反他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乡镇企业的处境会越来越严峻,乡镇企业和国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因此,徐文荣对工业总公司机构进行了两次精简,并关停并转了一些前景不好的微利企业。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重点企业的发展。 经过主动调整,横店工业公司跨上了一个新台阶。1990年工业产值比1987年增长了64%,上交国家税金翻了一翻,企业发展到28家。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业和产品结构,形成了磁材、电子、印染、化工、建材、轻纺、经贸等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新局势。 腾飞 19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横店工业从无到有,当年一家乡村小厂已发展成为拥有69家子公司、200多家生产型企业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成为全国民营企业十强之一。 站在这更大的平台上,徐文荣为横店集团规划了新的蓝图,带来了新的飞跃。 ――工业以发展高科技为主体,实现产业升级。如今,横店已形成了以磁性材料、电气电子、医药化工为主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工业体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