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环境

* * 3.4.1土壤的物理性质与生物 土壤温度: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出现日周期、年周期和空间上的垂直变化。 土温直接影响种子萌发; 土温影响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性能; 土温影响矿物质盐类的溶解速度、土壤气体交换、水分蒸发、土壤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分解,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土温影响土壤动物产生行为的适应变化。 土壤质地和土壤温度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动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 * * 3.4.2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 1.土壤酸碱度:过碱性和酸性不利于植物生长。 酸性还不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 土壤酸度影响矿质盐分的溶解度和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植物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酸度影响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 2.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和非腐殖质。 非腐殖质是死亡动植物组织和部分分解的组织,主要是糖和含氮化合物。 腐殖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体化合物,主要是胡敏素和富里酸。腐殖质是植物重要碳源和氮源。提供异养微生物的重要养料和能源,活化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保水、供水、通气、稳温等也有重要作用。 3.土壤矿质元素:植物生长的13种重要元素来源(7种大量元素:、氮、磷、钾、硫、钙、镁、铁;6种微量元素:锰、锌、铜、钼、硼、氯) * * 3.4.3 土壤的生物特性 土壤的生物特性是土壤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特性。 土壤的壤化过程即是生物的活动、岩石的风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尤其是微生物既是重要的分解者或还原者,并且释放生长激素、维生素类和抗菌素。真菌与的共生。 土壤动物也是重要的土壤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使土壤疏松、透气、增加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 * 3.4.4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以土壤为主导的植物生态类型: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度的反应分为: 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等生态类型; 根据植物对土壤矿质盐类的反应分为: 钙质土植物和嫌钙植物等生态类型。 ; 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分为: 盐土植物 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等生态类型。 碱土植物; 沙生植物根据植物和风沙基质的关系分为: 抗分蚀沙埋、耐沙割、抗日灼、耐干旱、耐贫瘠等生态类型。 * * 盐碱土及其危害 盐碱土: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的统称。盐土所含的盐类主要为NaCl、Na2SO4,呈中性;而碱化过程指土壤胶体中吸附有相当数量的交换性钠。一般交换性钠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CEC)总量20%以上土壤称为碱土,其pH8.5,通透性和耕作性极差。 盐类对植物的危害程度: MgCl2Na2CO3NaHCO3NaClMgSO4Na2SO4 阳离子:Na+Ca2+ 阴离子:CO32-HCO3-Cl-SO42- * * 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 盐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伤害植物组织; 引起细胞中毒; 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 气孔保卫细胞的淀粉形成过程受到妨碍,气孔不能关闭,植物易干旱枯萎。 碱土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强碱性毒害植物根系; 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结构受到破坏,质地变劣,易形成透水性极差的碱化层次(B层),湿时膨胀粘重,干时坚硬板结,水分难渗透,根系不能通过,种子不易出土。 * * 盐土植物 盐土植物对盐分的适应: 植物体干而硬,叶子不发达,蒸腾表面积强烈缩小,气孔下陷; 表皮具厚外壁,常具灰白色绒毛; 细胞间隙强烈缩小,栅栏组织发达; 叶肉中有特殊贮水细胞。 * * 盐土植物 盐土植物分类: 聚盐性植物(真盐生植物):体内可吸收大量盐分且不受伤害。特点:对盐抗性特别强,细胞液浓度特别高,有极高的渗透压。如盐节木、海蓬子等。 泌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很大,但并不积累在体内,而通过茎、叶表面上的分泌腺(盐腺)把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如滨海的一些红树植物及沙漠胡杨。 不透盐性植物(抗盐植物):根细胞对盐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特点:渗透压也很高,但不是由于体内高浓度的盐类引起,而是体内含有较多可溶性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糖类、氨基酸等)。如盐地紫菀、盐地风毛菊等。 * * 骆驼刺 胡杨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 * * 3.5 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 在生态系统中,火既是一种自然的因素,又是人类增加的因素。火的燃烧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也为土壤提供了新的养分,促进了生物的生长。火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自然火来源于雷击火﹑火山爆发﹑滚石火花﹑泥炭自燃; 人为火源来自人类生活﹑生产用火。 火有两个主要类型: 林冠火:发生在林冠上,其破坏性大,可毁灭地面上全部的植物群落,以及动物的组成成分,使群落的恢复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期。 地面火:发生在地面上,没有林冠火那样的毁灭性,其破坏具有选择性,仅容易烧死幼苗和抗火性差的物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