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土楼起源与未来
福建土楼起源与未来 土楼起源时间 关于土楼的起源这一“世纪之谜”,至今仍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中原人为避战乱南迁建土楼聚族而居”、“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漳州土楼研究专家曾五岳老先生认为: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及毗邻地区,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 曾五岳从1986年开始,先后调查了漳州、龙岩境内300多座土楼,其中明清纪年土楼100多座。1987年,土楼权威专家黄汉民先生为寻觅漳州土楼找到曾老先生。从此,这两位土楼的痴迷者谈楼论道,相互启发,共同提出了“圆楼之根在漳州”的观点,并正式提出应将“客家圆楼”改名为“福建土楼”。 土楼源于明代沿海抗倭 曾五岳先生是至今惟一明确提出土楼起源时间的研究者。他认为,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及毗邻地区的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这可从诸多史料得到证实。 在明嘉靖六年(1527年),《龙溪县志》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土楼”的只字记载。但是明崇祯六年(1623年),《海澄县志》却记载了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黄文豪的一首《咏土楼》诗,这是有史可查最早一首咏土楼的诗。在此之前,全国所有史籍中都没有出现“土楼”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专业名词。 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土堡旧时尚少……嘉靖四十等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并一一列出了龙溪、漳浦、诏安、海澄的土堡、土楼数量。这是正式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土楼”这一名词。而当时漳州府所属的平和、龙岩、漳平都没有关于土楼的记载,可见在嘉靖年间,土楼仅分布于九龙江下游两岸。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龙溪进士陈天定写给漳州知府施邦曜的《北溪纪胜》说当时“烟火稠密,楼堡相望”。龙岭(今华安县城华丰镇)以下诸村“连山筑堡”,可见当时九龙江中下游楼堡之多。如今在九龙江中下游的天宝、上坪、仙都等地仍保留明嘉靖至清初的土寨圆楼,就是实证。 土楼建造最早形式来源 土楼模仿官方海防卫城而建 当时民众建土楼,模仿的是什么呢?曾五岳认为,模仿的是明朝江夏侯周德兴建的海防卫城。明太祖为防倭患,派周德兴管理福建军务,周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奉诏在福建沿海筑城立所,包括镇海卫城、六鳌城、铜山古城、悬钟城、濠门巡检司。这些城所都有城楼,可开拓视野,增强防卫能力。 百姓面对倭患时,完全可能效仿官方的卫城,在城内建楼。如濠门巡检司城,嘉靖《龙溪县志》特别记载:“濠门巡检司城,在一二三都濠门山(今属厦门)……周围一百五十丈六尺,北辟一门,上建一楼。”至今九龙江西溪下游的天宝墨溪保存有一座完整的土楼,结构与濠门巡检司城极为相似,完全有理由认为濠门巡检司城是漳州土楼的雏形。 与山寨、城堡有亲缘关系 除了模仿官方建造的卫所城,漳州圆楼与漳州的古山寨、古城堡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黄汉民先生在《走进圆楼的世界》一文中指出:从城堡、山寨到圆楼的发展是漳州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曾五岳也持同样观点。 唐朝时漳州已有山寨,南靖县城至今残留着一处1300多年前的古山寨遗址。从诸多古山寨遗址来看,它们绝大部分是圆形的平面,因为圆形有最宽广的视野,最有利于防卫。在动乱的环境中,人们仿照山寨建圆形住宅也是很自然的。无论是客家人还是闽南人,至今仍把圆楼称为“圆寨”,却没有将方楼称为“方寨”。 圆楼也模仿了古堡建筑。云霄县有一座明代古堡――菜浦堡,是典型的圆型城堡,它是漳州现存惟一的全部用三合土筑的城堡,而且在城内紧贴土城墙建有两层楼房,形成建筑与土墙结合的环形城堡,从中可以看出它与云霄、漳浦圆楼的亲缘关系。 土楼起源地点考证 土楼首先出现在九龙江下游,源于民众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倭患而采取的自卫措施。当时倭寇从海上登陆,沿九龙江迅速向内地流劫,官兵猝不及防,自身难保。百姓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地取材,建造土堡、土楼以抵御。这可从黄文豪写作《咏土楼》的时间得到印证。黄文豪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次年登进士第,而倭寇恰恰是在嘉靖丙辰同年开始对漳州进行大规模骚扰,当时民间争相建造楼堡,黄文豪可谓土楼诞生的历史见证人。这首《咏土楼》真实地记录了土楼诞生的原因,“倚山为城,斩木为兵”,指的是土楼的地理环境和建楼原由,“接空楼阁兮跨层层”,说明闽南低矮的堂屋已难抵挡倭寇进犯,只有多层楼阁才能保护生命安全。清康熙《漳浦县志》也明确指出:“土堡之置,多因明季,民罹饶贼、倭寇之苦,于是有力者率里人依险筑堡,以防贼害耳。 关于福建土楼被误认为核基地的事件 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在内的“福建土楼”现已为世界文化遗产,说到土楼,最神奇的“典故”莫过于“土楼被美国卫星误认为‘核基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