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研究7 物理学革命与现代科学的产生(第一节2009).ppt

科技史研究7 物理学革命与现代科学的产生(第一节2009).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史研究7 物理学革命与现代科学的产生(第一节2009)

第一节 科学革命的序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均发生了重大的理论变革,导致现代科学的产生。 第一节 科学革命的序幕 19世纪末,在物理学界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物理学已发展到尽头,今后的任务也就是在小数后面求精确化而已。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后来成为量子理论奠基人的普朗克,在选择上大学的专业时,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老师劝阻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这个故事很能说明在人们心目中经典物理学的完善程度。 结果恰巧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第一节 科学革命的序幕 这次物理学革命最初的动力是既有的理论与实验的矛盾,最终引起了物理学思想的根本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突破了原子不可分的观点,把人类认识引入微观世界。 第二,建立了微观粒子运动理论。 第三,实现了人类时空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第一节 科学革命的序幕 19世纪建立起来的近代科学体系构画了一幅世界的机械图景。这种机械图景可以具体地描绘如下: (1)原子是宇宙的基石。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入、不可分、不可转变的,它们是宇宙的基石。 第一节 科学革命的序幕 (2)原子在牛顿时空中运动。原子按牛顿力学规律在无限的绝对时、空中运动,时空只是粒子运动的舞台。 牛顿在其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写道:“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间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处所是物体所占的空间部分,……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从某一绝对的处所向另一绝对的处所的移动”;“时间和空间似乎都是它们自身的处所,同时也是所有其他事物的处所。所有事物时间上都处于一定的连续次序之中,空间上都处于一定的位置次序之中” 。 第一节 科学革命的序幕 (3)整个自然是一架巨大的机器,遵守拉普拉斯决定论。 既然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所组成,而原子仅作机械运动,因此,逻辑的结论就是:整个自然只不过是一架巨大的机器。机械运动遵守牛顿力学规律,因此整个世界是确定的,遵守拉普拉斯决定论。 拉普拉斯决定论:按拉普拉斯的说法就是:“我们必须把目前的宇宙状态看作是它以前状态的结果及其以后发展的原因。如果有一种智慧能了解在一定时刻支配着自然界的所有的力,了解组成它的实体的各自的位置,如果它还伟大到足以分析所有事物,它就能够用一个单独的公式概括出宇宙万物的运动,从最大的天体到最小的原子,都毫无例外,而且对于未来,就像对于过去那样,都能一目了然。” (p148) 经过300年的发展,人们乐观地认为,物理学大厦已然建成,留给未来的只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经典物理学虽然能够说明当时几乎所有的常见物理现象,但也出现了一些经典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1900年4月27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1824~1907)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题为《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理论上空的乌云》的长篇演讲,指出:“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但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却被两朵乌云遮蔽,显得黯然失色了……”(p175) 这个“乌云”的比喻后来被反复地引用。联系到当时人们对经典物理学成就的乐观情绪,许多时候这个表述又变成了 “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漂浮着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第一节 科学革命的序幕 十九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主攻方向转移到电磁现象的领域,并遇到“以太”疑难。 以寻找“以太风”为目的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没有检测到“以太风”,故为“零结果”。 第一节 科学革命的序幕 “以太”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原意是高空、苍天,即地球大气层之外的上层空间。以太思想早在古希腊科学中就已出现,它作为四元素(火、土、水、气)之外的元素而被引入。当时人们认为,上层空间是由以太组成的,因而古代宇宙学假设以太占据着整个天空区域。 笛卡儿第一个赋予以太力学性质,他否认超距作用,认为以太充满了整个空间,能够作为传递力的媒质并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施加作用。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法拉第-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将电与磁现象的知识用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思想统一起来,并且指出光是多种可能的电磁波之一。但是麦克斯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电磁场就是一种独立的物质实体,而把“以太”看成是电磁场的物质基础,同时又认为电磁现象则是“以太”的运动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释多种多样的电磁现象,赋予了“以太”多种不同的性质(惯性、弹性、透明性……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