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以热卡挥补法为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一以热卡挥补法为例

研究論文 調查資料之遺漏值的處置 一一以熱卡揮補法為例 陳信木* 林佳瑩* 摘要 遺漏值(missing values) 之出現,似乎是處理社會學調查資料時, 所面臨之不可避免難題。事質上,長久以來,社會學家早已體認此一 事實,然而,多年來,社會學家進行實證研究分析之際,面對遺漏值 的議題,除了少數鵰熟統計理論與電腦程式的學者之外,往往採取『黨 之不理J 的策略。固然大家深知此種處置方式即將引發諸多國境,諸 如選擇偏誤 (selection bias) 、甚或樣本規模嚴重流失等,但是,觀存 相關的統計文獻,普遍晦澀艱深,同時,目前盛行的電腦統計軟體並 未提供簡易套裝程式直接處理遺漏值問題。導致結果,社會學家雖然 深刻體認~\讀處置遺漏值問題,可是,現實上去B又無從追隨,只有忍 痛割愛。 這篇論文的主旨,就是一般性地介紹討論遺漏值處置議題。首先 探討社會學調查資料中所出現的遺漏值課題,尤其指出遺漏值可能引 發的一些困境。其次,我們介紹若干還漏值的處置方式 (treatments) 或是策略;然後,本文以實蝶的調宣資料為例,應用所謂熱卡揮補方 法,處置調查資料中的遺漏值。 *二位作者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76 調查研究/第 3 期 出現「遺漏值J (missing values) 或是「不完整資料J Cincomplete data) 的問題,幾乎是所有調查資料 (survey data) 不可避免的難題。 目前,社會學的經驗研究,相當仰賴調查方法和調查資料,尤其深受 此一困擾。然而,即使社會學家已經體認此一事實,長久以來,或許 回限於相關統計理論文獻晦澀艱深,加以缺乏實際處理遺漏值資料的 經驗, 1 導致結果,面對遺漏值的議題,往往採取「棄之不理J 的策略, 或是抱持「視而不見」的駝鳥式作法,不幸地,卻將引發諸多困境, 因此,社會學家在資料分析過程,實在不能對這個問題忍痛割愛。本 篇論文的主旨,就是一般性介紹討論社會學調查資料的遺漏值處置課 題,並且,以常用的「熱卡」插補法展示說明,希望藉此拋磚引玉, 鼓勵社會學研究者勇於面對此一困難。 不過,在此,我們首先必須指出本文研究的性質以及限制。本篇 論文的臣的,主要是為重新引發社會學研究者體認調查資料中的遺漏 值問題,特別加以重視之,是以,本文論述將不以相關的統計理論為 主。此外,本文討論的方向,係以社會學調查資料為主,對於其他研 究設計方式所獲得的資料,特別是實驗設計以及此類資料中的遺漏值 議題,則不加探討。 2 1 目前,社會科學界廣泛被採用於資料分析的統計套裝軟體(例如 SAS 和 SPSS) ,只 有納入 pair-wise deletion 和 list-wise deletion 兩種遺漏值處置方法,可能也是導致 社會學研究者忽略遺漏健處置重要性的原因之一。 2 經由實驗 (experiment) 設計所獲得的研究資料,當然,也不可避免地產生遺漏值間 題。實驗設計資料的統計分析,傳統上是以變異數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 為主 軸,由此,此類遺漏值的處置策略,大多數也以這一系列的方法作為重心。然而,典 型的社會學研究,並不偏好這種「版本J (version) 的統計分析技術是以,本文不 擬加以討論。不過,許多的理論文獻,對於這一類型的遺漏值處置技術,多有深入淺 出的討論介紹(例血口, Anderson , Basilevsky , and Hum , 1983; Armimger and 調查資料之遺漏值的處置 77 壹、社會學調查資料中的遺漏值課題 顯然地,社會學研究者早已體認分析資料中的遺漏值問題,可是, 有意或是無意地,卻加以忽視 即使是謹嚴的研究者,往往只是在 研究報告中輕描淡寫地告知讀者 Ith

文档评论(0)

yanpi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