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治疗62例颌周间隙感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波辐射治疗62例颌周间隙感染

微波辐射治疗62例颌周间隙感染 张炳新 王尔贵 刘益清 郑志芬 颌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是相应颌面部的肿胀及疼痛,重症者可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以致死亡,国内屡见报道。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针对厌氧菌的抗感染治疗。局部切开引流。颌周间隙解剖的位置较深,感染发生时常规局部治疗难以奏效。对此,本研究应用微波强穿 透性的透热原理,辅助治疗颌周间隙感染62例,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作者自1993年5月~1996年5月收集解放军414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的颌周间隙感染122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62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加微波透热疗法,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122例患者中,男54例,女68例,年龄6~48岁,平均年龄36岁。 122例颌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类见表1,病因分类见表2。 表1 122例颌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类 分类 实验组 对照组 n 百分比(%) 颌下间隙 13 14 27 22.1 颊间隙 20 14 34 27.9 舌下间隙 5 1 6 4.9 嚼肌间隙 5 15 20 16.4 翼颌间隙 5 6 11 9.0 多间隙 14 10 24 19.7 表2 122例颌周间隙感染的病因分类 病因 实验组 对照组 n 百分比(%) 牙源性 45 41 86 70.5 腺源性 8 6 14 11.5 外伤性 6 11 17 13.9 疖痈 3 2 5 4.1 微波治疗机,输出功率为0~110W。微波辐射探头采用聚氟乙烯制做,表层覆盖硅胶,为一直径4cm,圆形的微波辐射探头。常规抗感染治疗采用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每日1次,灭滴灵0.5g静脉滴注每日2次,庆大霉素16万静脉滴注每日1次。颌周间隙感染急性炎症3d以后,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进行微波照射。辐射器距皮肤2~3cm,照射5min,2次/d,通常1周为1疗程。 疗效评估:观察1周内的肿胀天数(从治疗的第4天起算)。显效:治疗1周后,疼痛、肿胀完全消失。有效:颌面部疼痛症状消失,肿胀渐消,但仍有不明显肿胀。无效:治疗1周后或1周以内疼痛、肿胀加剧或需切开排脓。 表3 122例颌周间隙感染治疗的有效率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21 39 2 96.8 对照组 17 35 8 86.7 2、 结果 122例颌周间隙感染患者,实验组经1周抗感染及微波治疗后,有效率为96.8%,而对照组为86.7%。实验组切开排脓2例(2/62,占3.2%),对照组切开排脓8例(8/60,占13.3%),见表3。 本研究还分析了微波疗法对颌面部肿胀天数的影响,颌面部肿胀持续天数在二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见附图。经微波照射1周后,实验组仅有3例(3/62,占4..8%)存在颌面部肿胀,对照组仍有21例(21/60,占35.0%)存在颌面部肿胀,见附图。说明微波疗法有明显的消肿作用。 3、 讨论 颌面部间隙感染青年人最为多见,如按常规切开排脓,多在面部下瘢痕,往往患者不易接受。因此,常采用抗感染的综合治疗。本文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微波透热疗法,大大降低了切开排脓手术的比率。本组资料中外伤性病例教高,可能与我院地处交通要道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间隙感染的部位以颊间隙、颌下间隙为主,值得重视的是多间隙感染也占较高的比例(24/122)。 本文应用微波透热疗法辅助治疗62例颌间隙感染,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止痛、消肿作用。微波疗法与红外线、超短波相比,具有教深的穿透力,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因此,更适合于颌周间隙的深部炎症治疗。 南京三乐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0 NANJING SANLE INSTITUTE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