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悼念恩师王鸿祯院士
悼念恩师王鸿祯院士
刘训
刘训,男,1939年7月出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 北京地质学院61届本科毕
业,65届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区域地质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王老师辞世已有两年多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会经常想起他老人家
特别是在我工作中,涉及到构造阶段的划分以及大地构造的一些问题时,经常会将
他对我的影响、教导,回忆起来
我和王老师接触较多的时间有两段。一段是当王老师的研究生时期;一段是文
革后编制 “古地理图集”的时期
我是1962年初,成为王老师的一名研究生的 记得当时,我刚毕业,还不清楚
研究生要干什么。而王老师那时受到 “反右”的不公正待遇尚未平反。就这样,我
去办公室找到王老师报到。王老师当时耐心而又详细地介绍了研究生的学习任务和
方法,并告诉我我的研究方向是大地构造,他对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记得,当
时让我上了地史学和大地构造两门主课,同时还有政治和外语(俄语)。那时我基
本上是每个月要向王老师汇报一次。以后王老师就要求每周汇报一次。开始我觉得
老汇报就没有什么可汇报的了,但王老师还是这样要求,汇报内容从上的专业课到
外语,这样逐渐就养成了向老师请教和学习的习惯
从第二年开始,老师就要求我写读书报告。我记得一共写了两份。第一份是关
于前陆盆地的,从阅读资料到总结认识,都要独立完成。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王老
师对我的读书报告是认真检查、逐字批改;有些句子不通顺,老师都给以修改。然
后告诉我,还应该看那些材料。第二份是关于北京西山地质的。北京西山是我国老
一辈地质学家工作较多的地区之一,资料比较丰富。我的论文也被安排在北京西山
地区,主要通过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的考查,研究该地区的构造发展。在出野外的
王鸿祯,男,(1916.11—2010.7),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历史
大地构造学的奠基人之一 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和大地
构造学,尤长于珊瑚古生物学和历史大地构造学
同时,老师要求我必须通过收集资料以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地质面貌。这教给了我工
作方法,通过读书报告的撰写,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野外工作的要求。对这两份
读书报告,王老师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作了详细的批改,使我受益非浅
后期论文的工作阶段,因王老师的身体状况欠佳,我基本上是一个人自己跑野
外。从1963-1964两年内,前后我出野外5次。在教研室的安排下,周正国老师曾
短期到野外对我进行指导。所以回来后的汇报尤为重要。基本上是每次都要向王老
师汇报 主要是汇报野外工作的情况,除取得的认识外,还包括室内自己观察标本、
进行粒度分析的统计、作图等等,以及工作中取得的认识和想法。同时向老师请教
英语的有关问题。因为以前我是以学俄语为主,这时老师给我一本英文地质学的原
著,让我详细阅读。这样我又得经常去请教有关英文的问题
可以说,我的研究生阶段是在王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过来的。老师的诲人不
倦、挚着认真,给我终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文革结束后不久,王老师带着满腔热忱,投入到了 “中国古地理图集”编制
的工作中。这给了我又一次直接向老师学习的机会。因当时的条件限制,王老师只
能到地科院来上班,天天往返奔波于地质大学和地科院之间,对于一位年愈七旬的
老人来讲,其辛苦已经可见一斑 记得当时王老师还住在学12楼、学生宿舍的筒子
楼里,条件十分艰苦。可是在工作中,老师仍然是极为认真,一丝不苟
他将在这些年从文献中了解到的国外情况介绍给 “古地理图集”的每一位工作
者。这一时期,王老师在大地构造上的指导思想更明确了,地壳构造发展的阶段性
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想贯穿在对古地理发展的认识之中,王老师也以此灌输给每
一位编图者
在工作中,王老师的认真特别表现在他对每幅图,每一根线条,每 一个图例,
都极为仔细地审阅,图内的英文他更是逐字检查。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好几次,下
午讨论完以后,老师晚上回去就把文字整理出来,或是用英文打出来(那时还没有
电脑,只有原始的打字机,其辛苦更是可想而知),第二天就带到了办公室。就这
样,王老师在70多岁的高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孜孜不倦地、认真地带领我们
完成了 “中国古地理图集”这一重大的著作。可以说,我们现在许多方面还接受着
其中的思想,应用在以后的工作中。而王老师的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则更是
我们应该继承的
在王老师去世前,每次我到他家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