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单元建议分为两节课教学:讲授的概念有表示地形的方法读图并
本單元建議分為兩節課教學:講授的概念有表示地形的方法(讀圖並辨識地形)、臺灣島的形成(原因、過程及影響)與各類地形的分布。
節名 建 學 建 議 參 考 教學補充資料 1.地形的表現方法 ⊙ 引起動機:提問地表上的地形種類,如何在地圖上呈現?
⊙ 教學步驟:
1. 說明等高線圖的意義。,。,,。,。● 等高線的種類(50) 2.臺灣島的形成 ⊙ 引起動機:我們腳下所踩的土地叫臺灣,?,,。。:,?● 地震分布與板塊構造學說(50)
● 臺灣地震頻繁的原因
(51)
● 臺灣地震的分布(51)
● 地震震度(51)
● 地震震源(52)
● 臺灣島的形成(52) 3.臺灣主要地形類別與分布 ⊙ 引起動機:臺灣哪些地方有平原??,。,。,,。● 臺灣主要地形(53)
● 中央山脈(53)
● 雪山山脈(54)
● 玉山山脈(54)
● 阿里山山脈(54)
● 海岸山脈(55)
利用前言帶出地形的意義,接著說明有許多種表示地形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他們曾經看過的地形圖。
1. 建議教師接續等高線圖的概念,說明若在等高線圖上不同的高度著上不同的顏色,便成為分層設色圖,然後再介紹分層設色圖的繪製。
2. 提醒學生:國中三年課本裡的地形圖幾乎都是分層設色圖,以讓學生對地形圖多一分注意。
3. 介紹目前取得地圖資訊來源的新方法 ── 航空影像及衛星影像,另外,建議教師提醒學生,航空影像和衛星影像必須經由處理之後,才能形後成真正的地圖。例如航空影像常是相片基本圖的底圖。
4. 建議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地形表現方法,所呈現出地表起伏不同的特性。例如:比例尺較大的地圖,容易看出一地的土地利用情形;比例尺小的地圖,容易看出大範圍的地勢起伏等。
1. 利用圖1-2-9及1-2-10介紹臺灣的山脈,其分布主要集中在臺灣中央偏東的位置,除了東北部的雪山山脈,其他四座山脈由西向東分別為阿里山山脈、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建議教師再次提醒學生,山脈走向可以反映板塊擠壓的方向。
2. 建議教師利用圖1-2-9引導學生認識由北而南主要台地的名稱,如林口台地、桃園台地、大肚台地和八卦台地等。然後說明散落在山地、丘陵與台地之間的盆地,如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埔里盆地等,最後再補充說明三個盆地皆為斷層陷落形成的地形。
●具體目標:
讓學生學會將等高線地形圖繪製成地形剖面圖,並藉由兩者的對照,判讀出地表地形的特色。
●實施步驟:
1. 指導學生等高線地形圖繪製成地形剖面圖的技法,接著根據所繪的剖面圖依題作答。
2. 建議教師利用學校附近的地形圖讓學生練習,讓學生了解:其實等高線地形圖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很少會去利用。此類地形圖可由一般鄉鎮街道圖中找到。
等高線的種類 配合課本第18-19頁
等高線一般分為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和助曲線等。
1. 首曲線:地形圖上的等高線,大多為首曲線。同一幅地形圖上,任何相鄰兩條首曲線的高度差皆相等,此高度差稱為等高距。
2. 計曲線:目的在便於計算,每隔四條首曲線繪一條較粗的實線,須封閉並註明高程,俾易辨識。
3. 間曲線:坡度較緩的地區,首曲線不足以表達真實地形面貌時,常於首曲線間插繪間曲線,使局部地形的變化更為明顯。間曲線通常以虛線表示,其高度差為正常間距的1/2。
4. 助曲線:當首曲線和間曲線仍不足以表示地形面貌時,則於首曲線和間曲線之間插繪助曲線。助曲線通常以細點表示,其高度差為正常間距的1/4。
(參見:生物地理與自然保育研究室 .tw/social/lesson1/keyword)
地震分布與板塊構造學說 配合課本第21頁
地震並非散布於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地方,而是集中於狹窄的帶狀區域,我們稱其為地震帶。世界上大部分的地震多發生在下列三個主要地震帶:
1. 環太平洋地震帶:環繞太平洋四周的大陸邊緣及島弧,包括南北美洲西岸的智利,經秘魯、哥倫比亞北上至中美洲尼加拉瓜等國家,再繼續沿著北美洲西岸向北延伸至阿拉斯加南部,再向西越過阿留申群島及千頁群島,再繼續南下經過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轉東通過斐濟而至東加群島,又轉南到紐西蘭等地。全球約有80%的地震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
2. 歐亞地震帶:包括歐洲及亞洲的南緣地帶,西起葡萄牙直布羅陀、向東經義大利、南斯拉夫、希臘等地中海各國,再經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中亞、喜馬拉雅山區,到達中國四川和雲南山區之後,轉南經緬甸及印尼群島,而和環太平洋地震帶會合於新幾內亞島附近。全球約有15%的地震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
3. 中洋脊地震帶: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極海之中洋脊,全球約有5%的地震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
在1960年代初期,對世界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pdf VIP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培训考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操作手册.pdf VIP
- DB32T 4611-2023 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pdf VIP
- 8.煮面条(课件) 教学课件.ppt VIP
- 《新媒体技术:基础 案例 应用》课件 项目5 使用自媒体工具.pptx VIP
- 2025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26张PPT).pptx VIP
- 项贤明主编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九章教师与学生.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