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编专题四.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专题四

空④前后的“非用钱不可”与“又无钱可用”两个短语是转折关系,可以填“却”,也可以用“而”;空⑤领起的是一个转折复句的后半部分,应填一个转折连词,可以填“但是”“但”“可是”等。 【答案】  ①因为 ②如果 ③而 ④却 ⑤但是 2.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 (1)(2009·山东高考)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未免/不免) (2)(2009·天津高考)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偶然/偶尔) 【解析】 ①中“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满意,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是“免不了”的意思,指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从①句的表述看,是对科尔曼的客观评价,并无批评语气,因此应选“不免”。②中“偶尔”是副词,表示不经常、有时;“偶然”是形容词,表示不一定,不合规律。根据②句的语境看,应选用“偶尔”。 【答案】  不免 偶尔 1.从搭配关系辨析 虚词的使用有着自己的习惯和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例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常用成套关联词语,如表并列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解析 A项,“终于”表示经过较长的过程最后出现的结果,使用正确。B项,没有弄清句子间的语义关系,“进而”表递进关系,应改为表因果关系的“从而”。C项,关联词有成套使用的特点,与“只有”呼应的副词是“才”,应当改“就”为“才”。D项,连词“不仅”与副词“更”呼应表意思进一层,使用没有问题,但“不仅”的位置不恰当,应当放在“中华民族”之后,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中华民族”。 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C、D两项正是混淆了虚词的词性才造成了使用上的错误。C项“猛然”是副词,错把副词当形容词用,应改为形容词“突然”。D项,混淆了表示已然的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或继续应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因为句中用“了”表示已然语气,用“再”就误解了句子已然的意思,应把“再”改为“又”。B项误用了否定副词,多重否定引起了混乱,应去掉加点的“不”字。 答案 A 3.从词义角度辨析 虚词也有其固定的意思,辨析时要分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例3】 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面对节节攀高的房价,老百姓觉得房价调控政策来得________晚了一些。 ②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________你就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吗? ③肥胖________是一种臃肿的状态,更是一种疾病,它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使人产生自卑心理。 A.不免 难道 不只 B.未免 难道 不只 C.不免 莫非 不止 D.未免 莫非 不止 解析 “未免”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有委婉批评的意思),“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根据语境,应填“未免”。“莫非”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揣测语气;“难道”多用于反问句中,表反问语气。“不只”的意思是不但,不仅;“不止”的意思是连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答案 B 4.从逻辑角度辨析 虚词作为语意连接的纽带,必须准确地显现出句意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做到有机衔接,而不能与语意逻辑相悖。 例如: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分析:句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单凭……”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大大削弱……”,前后语意之间的逻辑联系应该是“顺接”,用了“反而”就变成了“反接”,应删去。 【例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_______不能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