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仇注杜诗《秋兴八首》四句分截说析论.docx
仇注杜诗《秋兴八首》四句分截说析论摘要:详细逐一分析了每首诗,并作出判断,归纳此组杜诗的章法共同,厘清了《秋兴八首》的分截特点,那分截特点又是什么呢?一 引言仇兆鳌在注杜甫《秋兴八首》时, 特别标举其对杜诗七律章法的独特见解:唐人七律, 多在四句分截, 杜诗于此法更严。张性《演义》拈夔府京华作主, 以听猿山楼应夔府, 以奉使画省应京华, 逐层分顶。说似整齐, 然未知杜律章法, 而琐琐配合, 全非作者本意。后面长安、蓬莱、昆明、昆吾四章, 旧注各从六句分段, 俱未合格。今照四句截界, 方见章法也。仇氏认为《秋兴八首》都是四句分截, 甚至在杜甫的151 首七律诗中, 仇氏注中标明是四句分截的占了七成, 但这种分法与不少杜诗注评家的见解相异, 实在值得深入分析,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动机。就研究方法而论, 本文对《秋兴八首》每首逐一进行分析, 方法是先引述仇注, 然后将其余元、明、清各注评家按不同分截方式, 如四四、二四二、二六、六二等加以分类。继而凡有论及分截者, 则根据类别按该注家的成书先后排列析论, 如没有列出, 即代表该家未有对此首提出分截意见。最后述及笔者的意见, 以作为每首论述的小结。二 析论(一)《秋兴八首》其一除上文所引仇氏认为杜甫七律多是四句分截的见解外, 他在注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时说:唐律多在四句分截, 而上下四句, 自具起承转阖。如崔颢《行经华阴》诗, 上半华阴之景, 下半行经有感, “武帝祠前”二句乃承上,“河山北枕”二句乃转下也。崔署《九日登仙台》诗, 上半九日登仙台, 下半呈寄刘明府, “三晋云山”二句乃承上, “关门令尹”二句乃转下也。杜诗格法, 类皆如此。从以上及上文有关仇氏四句分截说的引文可知, 仇氏认为唐律多在四句分截, 杜律更是如此。仇氏就是以这种理论来论《秋兴八首》的, 兹先引杜甫原诗,然后一一析论之。先看《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仇注曰:“首章, 对秋而伤旅也。上四因秋托兴, 下四触景伤情。”将此诗以四句分截也非仇氏一人之见, 明代张《杜工部诗通》谓:“前四句景中含情, 乃秋兴之端, 后四句情中寓景, 乃秋兴之实。五、六已尽其羁旅之情, 末二句则无衣之怀愈至矣。”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曰:“首句拈‘秋’ , 次句拍`夔 。`江间 、`塞上 , 紧顶`夔 。`浪涌 、`云阴 , 紧顶`秋 。尚是纵笔写。五、六, 则贴身起`兴 ……”)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谓:“《诗通》于五、六句云`已尽其羁旅之情 , 此(末二句)又云`无衣之怀愈至 , 其意盖谓因客子无衣而弥深羁旅之情也。”三家中, 张明显是以四句分截析此诗的, 浦氏以前四句为一整体,五、六句后则别而论之, 可知亦从四句分截看此诗的, 至于叶氏, 认同《杜工部诗通》之语, 无须赘言。历来对此诗的分截, 尚有两种看法:其一是二四二分截, 清代黄生《杜诗说》谓:“巫山巫峡, 分山水二项。三四喻乾坤扰乱、上下失位之象。花如他日, 泪亦如他日, 非开花也, 开泪而已。身在孤舟, 心在故园, 非系舟也, 系心而已, 故云云。结处虚虚点秋兴之意……”观其行文, 谓“身在孤舟,心在故园, 非系舟也, 系心而已” , 乃扣连“乾坤扰乱、上下失位之象”而言, 可见中四句为一单位, 至若首尾联则分而述之, 故其意当是二四二分截。另一种看法是六二分截, 元代张性《杜律演义》云:“中四句交复应`巫山巫峡 四字。”王维桢《杜律颇解》谓:“中四句错综应`巫山巫峡 四字。”王嗣《杜臆》曰:“但见巫峡江间, 波浪兼天而涌;巫山塞上, 风云则接地皆阴……乃山上则丛菊两开, 而他日之泪, 至今不干也;江中则孤舟一系, 而故园之心, 结而不解。前联言景, 后联言情。”钱谦益《钱注杜诗》云:“末二句结上生下。”朱鹤龄《杜工部诗集》注谓:“钱笺:`末二句结上生下, 故次章即以夔府孤城接之。 ”吴见思《杜诗论文》中以“`”符号在杜诗原文中分截(下同), 此首是六二分截。杨伦《杜诗镜铨》眉批曰:“首章秋兴之发端也, 江间塞上, 状其悲壮, 丛菊孤舟, 写其凄紧。末二句结上生下, 故以夔府孤城次之。”以上数家, 王维桢明显沿用张性之说, 加以引申, 两者俱谓此诗中四句应“巫山巫峡”四字, 则其意谓上六句为一体可知也。《杜臆》所谓的前联言景, 审其铺叙, 当指首、颔两联而言。后联抒情, 则指颈联, 故亦是自六二截之。至于朱注引用钱笺, 云“末二句结上生下” , 杨伦因之, 俱相沿而不爽。《杜诗论文》以“`”划分诗篇, 更是最清楚不过了。总言之, 诸家对《秋兴》其一的分截, 以六二截分者最多。对于此诗, 笔者以为当以六二分截为是, 因为水凋伤了枫树林, 使巫山巫峡一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