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教育学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案篇一:《小学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 教育的含义与要素 (一) 教育的含义(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双重含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维品德的活动。其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学校教育是核心。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无论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的角度认识教育,它们都共同指出,教育是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核心含义,也是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 教育的基本要素 1.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2.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 3. 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 教育的起源(五种观点) (一) 神话起源论 观点: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评价:不正确。 (二) 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利托尔诺(法)、佩西·能(英) 观 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评 价: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论,其开创性值得肯定。 但完全否认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这是缺陷。 (三) 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孟禄(美) 观 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评 价: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一面。 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生活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四) 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马克思主义者 观 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评 价: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社会再生产的要求,教育也就无从产生。所以,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依附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大都认同这一观点。 (五) 交往起源论 代表人:叶澜(中) 观 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评 价:强调了对教育起源的研究不仅只停留在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满足于认识一般的水平上,而力求通过特殊来验证一般、丰富一般。 三、教育的发展(简述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 教育未从生产社会中分化出来,具有非独立性; 2. 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3. 教育对象没有等级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二)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 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 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 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内容封闭保守,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4. 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 5. 积累的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知识。 (三)近代教育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 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走向世俗化; 4. 创立并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四)现代社会 1. 教育加快民主化进程; 2. 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 3. 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开放; 4. 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5. 教育形式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 6.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7. 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 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学校化小学教育的概括 小学教育的早期学校化教育阶段,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与“权利”等方面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教育目的:象征性的形式目的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功用性的实用目的不被重视。 教育内容:经过精心编排和组织的典籍成为主要课程。 孔子的“六艺”;西方的“七艺” 教育方法: 格外重视识记和背诵,具有刻板性和专制性。 教育权利:统治阶级大权在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 1.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 (1)小学教育基础化 (2)小学教育的公立化与法制化 (3)小学教育对象普及化 (4)小学教育内容世俗化 2. 近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1)变

文档评论(0)

347991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