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兔Nnat,Mkrn3和Nap1l5印记基因表达模式分析.doc
兔Nnat,Mkrn3和Nap1l5印记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印记基因的研究概述
哺乳动物有着两套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对于大多数基因而言,在不同种类的细胞中两个等位基因是同时表达或抑制。但存在少量基因,即印记基因,是呈现单等位基因表达模式。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子代由母本或父本遗传到的无论基因、染色体性状还是各种表型都应该是相同的,而基因组印记是一种特殊的表观遗传机制,其通过后加工修饰使一个亲本等位基因沉默,激活修饰使另一个亲本等位基因得以表达[1,2]。上述现象在真核生物中并不是广泛存在的,但是在一些开花类植物、胎盘哺乳动物以及有袋类动物中均有发现。印记基因所展现的种间及种内差异表达模式显著增加了此类基因的灵活性及适应性[3]。基因组印记现象是在 1984 年首次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研究表明虽然父母双方性染色体贡献相同的遗传信息,然而在哺乳动物中这种遗传信息却不一定具有相同功能,原核移植实验表明任何一个单亲本二倍体都无法使胚胎发育到期,因此父、母源基因组在小鼠胚胎的正常发育中均是必不可少的[4,5]。研究者推断,父、母源基因组中印记基因的表达缺失或过量表达可能是引起发育失败的原因。然而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基因组印记是孤雌发育的唯一障碍,因此 Kono 等学者将两个分别为未成熟与完全成熟的卵细胞单倍体进行融和形成了一个重构卵母细胞,并获得了可以发育到期的孤雌生殖后代[6]。1991 年小鼠的三个印记基因 Igf2,H19,Igf2r 被首次确定,这些印记基因均单一的表达在父源或母源等位基因,但 Grb10 基因,虽然主要是母源表达并在胚胎形成时期起生长抑制作用,但是它在脑中却呈现父源表达状态。这种相反的印记基因表达模式是通过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及脑中父源等位基因中抑制染色体标记的缺失而形成的[7-9]。
.
1.2 基因组印记的生物学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基因组印记在调节胎儿发育、维持体温、调节新陈代谢、婴儿和母性行为、优化母性关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印记现象还被证实在很多领域如睡眠、干细胞维持与再生等方面发挥作用。此外印记基因的表达紊乱也与很多疾病相关,如宫内生长受限、肥胖、糖尿病、精神疾病和癌症等[39-41]。遗传与表观遗传机制都会导致印记基因的表达紊乱等疾病发生。其中一个遗传机制是突变会导致相关功能丧失或印记基因的删除。单亲二倍体导致疾病发生可能是由于印记基因表达过量或缺失,例如:15 号染色体的单亲二倍体导致的天使人综合症就是由于 Ube3a 基因的母源表达缺失造成的,而 6 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导致的瞬态新生儿糖尿病 1 型是因为 Plag1 及 HymaI 的父源过量表达造成的。表观遗传机制包括印记基因簇内 DNA 甲基化的改变,这可以导致部分基因的表达量发生变化。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由于印记基因的表达量失常造成的印记综合症,如天使人综合症、普瑞德-威利综合症、贝克维斯ndash;威德曼综合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类型 1A 和 1B 及银ndash;罗素综合症。小鼠中的实验表明异常的 Dlk1 基因表达量与过度生长、子宫内围产期胎儿死亡密切相关。细胞增值和分化的失衡作为改变印记基因表达量的结果可能与肿瘤产生及恶变有关系[42],此外有很多的印记基因据报道与若干种癌症亚型相关[43-47]。
第二章 Nnat,Mkrn3 和 Nap1l5 基因研究现状
2.1 Nnat 基因概述及研究进展
Nnat 基因是在新生小鼠脑中被第一次发现,通过 Northern blot 分析表明,Nnat在人及小鼠胎儿脑中高度表达,但是在成年小鼠及人脑中表达下降[68]。这种脑特异性表达模式说明了 Nnat 在参与脑及神经的发育中有重要影响[69]。人的 Nnat基因包含 3 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编码有两个剪切片段,alpha;-Nnat 是包含 3 个外显子,beta;-Nnat 是越过外显子 2 仅包含外显子 1 和 3 的剪切体[70]。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 Nnat 不仅参与神经生长,还参与脑垂体发育、胰腺中葡萄糖介导的胰岛分泌及皮肤的角化细胞分化[71]。此外还在大动脉内皮发现了Nnat 的表达,其可能通过 NF-kappa;B 激活的 PI-KINASE/P38 通路,进而增加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因此,Nnat 被认为可能参与内皮功能紊乱的胰岛素耐受性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72]。所有上述结果均表明 Nnat 在哺乳动物发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2 Mkrn3 基因概述及研究进展
天使人综合症和普瑞德-威利综合症是两个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但是却都与人染色体上同一个区域相关。这个区域包含着成簇的印记基因区,其中 Mkrn3已表明与普瑞德-威利综合症候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73,74]。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