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何俊强西宁一鲑科鱼类疫病简介二鲑科鱼类检测技术及采样程序三水生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介绍四实验室针对的研究介绍一鲑科鱼类疫病简介鲑科鱼类为一群大中型的冷水性鱼类国内养殖主要以虹鳟金鳟哲罗鲑白鲑红点鲑为主其疫病主要包括病毒病细菌病和真菌病细菌病有鲑鱼细菌性肾病真菌病有流行性溃疡综合症其中主要以病毒性疫病危害最为严重如传染性造型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等在国内均有发现名录上针对鲑科鱼类的病毒病还有传染性鲑鱼贫血症鲑鱼甲病毒等在国内并无发现但随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何俊强
2015.5.20 西宁
一、鲑科鱼类疫病简介
二、鲑科鱼类IHNV检测技术及采样程序
三、水生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介绍
四、实验室针对IHNV的研究介绍
一、鲑科鱼类疫病简介
鲑科鱼类为一群大、中型的冷水性鱼类。国内养殖主要以虹鳟、金鳟、哲罗
鲑、白鲑、红点鲑为主。其疫病主要包括病毒病、细菌病和真菌病。细菌病有鲑
鱼细菌性肾病(BKD),真菌病有流行性溃疡综合症(EUS ),其中主要以病毒性
疫病危害最为严重,如传染性造型器官坏死病(IHN)、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等在国内均有发现。OIE名录上针对鲑科鱼类的病毒
病还有传染性鲑鱼贫血症(ISA) 、鲑鱼甲病毒(SAV )等在国内并无发现,但随着
进出口贸易的增加,新病进入国内的风险也不断加大。
•传染性造型器官坏死病(IHN) - 疾病危害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IHN):OIE水生动物疫病名录十大鱼病之一,
我国农业部二类动物疫病。
易感动物:主要侵害鲑科(七彩鲑、斑点鲑)和鳟科(虹鳟、金鳟)。
银大马哈鱼(银鳟)在自然条件下对IHN病毒有抵抗力。
传染途径:水平传播(发病鱼、隐形感染鱼、鱼虱)和垂直传播(鱼卵
等)。
危害:虹鳟感染本病后,其死亡率可因其品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
50%-100% 。发病温度为6-15 ℃。
•传染性造型器官坏死病(IHN) - 疾病病原
IHN的病原为一种弹状病毒,含单链RNA 。形态呈子弹状,长度160-
180 nm,直径70-90 nm,有15nm厚的囊膜。具有狂犬病毒型的蛋白结
构,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0g/cm 。
病毒在4-20℃时能在鱼类传代细胞如CHSE、EPC、FHM、RTG-2 中增
殖并出现细胞病变(CPE ),最适温度为13-18 ℃。其CPE特征为细胞变
圆、收缩,形成葡萄串,最后细胞崩解、脱落。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毒在-20℃以
下可长期保存,高于4 ℃病毒的滴度迅速
下降。在病毒液中加入10%蛋白质后保存
可提高其成活率。所以在实验室中,病毒
液内加入10%小牛血清后贮存于-70 ℃是一
种有效的保存方法。
•传染性造型器官坏死病(IHN) – 流行病学
该病在8-12 ℃时为流行高峰。水温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的发病及死亡
率影响很大。水温在10 ℃时,死亡率最高;水温低于10 ℃时,潜伏期延长,
病情呈慢性;水温高于10 ℃时病情较急,显示低死亡率;当水温超过15 ℃后,
一般不出现自然发病。为产卵而进入江河的野生大马哈鱼和虹鳟养殖场里
的带毒怀卵鱼是病毒的天然贮存宿主。病毒在稚鱼和幼鱼之间水平传播是
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其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带毒鱼排泄
的尿、粪便等而感染。虽然在卵液中可以发现病毒,但垂直传播仍未得到
确认。
•传染性造型器官坏死病(IHN) – 临床诊断
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爆发时,首先出现稚鱼和幼鱼的死亡率突然
升高。受侵害的鱼通常出现昏睡症状,不愿活动和避开水流;但也有的鱼
表现狂暴乱窜、打转等反常现象。患病鱼眼球突出且变黑,腹部膨胀,肛
门处拖着不透明或棕褐色的假管型粘液粪便是较为典型的特征,但并非该
病所独有。鱼鳃苍白,鳍基部出血。另外,通常在头部之后的侧线上方显
示皮下出血。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IPN )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IPN):OIE水生动物疫病名录(2006年)鱼病之一。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in trout ,IPN)是鲑科
鱼类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病毒性疾病 。
传染途径:可以通过鱼卵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患鱼的排泄物进行水平传播。
危害:IPNV主要危害河鳟、虹鳟、褐鳟、银鲑及大西洋等幼鱼。3-4月
龄的幼鱼影响最大,死亡率在90% 以上。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VHS )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HS ):OIE水生动物疫病名录(2013 )鱼病之一,
我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湿热灭菌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VIP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情绪调节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 VIP
- YBT4001.1-2019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 第1部分:钢格栅板.pdf VIP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课件 第二章 大数据采集.pptx
- LAQ-E-KS-23 掘进工安全作业指导书.doc VIP
- 连云港市主要小麦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 究参考.pdf VIP
- DB32_T 3697-2019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检验评估技术规程.docx VIP
- PW2330-2.0数据手册下载.pdf VIP
- 2025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