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与二级自然区划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级与二级自然区划说明

一级区划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 全年均温-2℃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 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1.1000m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 2.3000m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西起帕米尔、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 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 代号 一级区名 平均温度 (℃) 平均 最大冻深 (cm) 潮湿系数 (K) 地势阶梯 新构造 特 征 土 质 带 Ⅰ 北部多年冻土区 全年〈0 〉200 0.50~1.00 东部1000m等高线两侧 大面积中等或微弱上升,差异运动不大 棕粘性土 Ⅱ 东部温润季冻区 一月〈0 10~200 0.50~1.00 东部1000m等高线以东 大面积下降,差异运动强弱不一 棕粘性土,黑粘性土,冲积土,软土 Ⅲ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一月〈0 20~140 0.25~1.00 东部1000m等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以东 大面积上升,幅度不大,夹有长条形中等沉降 黄土 Ⅳ 东南湿热区 一月〉0,全年14~22 〈10 1.00~2.25 东部1000m等高线以东 大部分地区上升,局部地区下降差异运动微弱 下蜀土,黄棕粘性土,红粘性土,砖红粘土,软土 Ⅴ 西南潮暖区 一月〉0,全年14~22 〈20 1.00~2.00 东部1000m等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以东 大面积中等上升,差异运动强弱不一 紫粘土,红色石灰土,砖红粘性土 Ⅵ 西北干旱区 全年〈10 山区垂直分布 东部100~250西部40~100 东部0.25~0.5,西部〈0.25 东部1000m等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以北 大面积或长条形上升与盆地下降相同 粟粘性土,砂砾土,碎石土 Ⅶ 青藏高寒区 全年〈10, 一月〈0 除南端外40~250 0.25~1.50 西南3000m等高线以西以南 大面积强烈上升,差异运动显著 砂砾土,软土 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代号 一级区 名称 公路工程的自然条件特点 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 Ⅰ 北部多年 冻土区 纬度高、气温低,为我国唯一的水平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层夏季上部融化为无法下渗的层上水,降低土基强度。秋季层上水由上至下冻结,形成冻结层之间的承压水。冬季产生冻胀,夏季有热融发生 路面设计的重要原则是维持其冻稳性,保护冻土上限不致下降,以防路基热融沉陷,导致路面破坏。在路基设计中是宁填勿挖。原地面植被不应破坏,露地土质应为冻稳性良好的土或砂砾,必须采用路堑时,应有保证边坡和基层稳定的措施。沥青面层因导热系数高,应相应抬高路基。结构组合中入设砂砾垫层,只能按蓄水不能按排水设计 Ⅱ 东部湿润季冻区 是我国主要的季节冻土区,冻结程度及其对路基的影响自北至南一般逐渐减小。除黑粘性土,软土和粉土外,土基强度较好。主要矛盾是冬季冻胀,春季翻浆,形成明显的不利季节。夏季水毁和泥石流也有一定的影响。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局部低山公路修建条件不困难 路基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中,应使路基填土高度符合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应采取隔温、排水、阻断毛细水上升,以防止冻胀翻浆。利用水温性冻稳性好的材料做路面的基层,在水文土质不良的路段,可设置排水垫层,促进水排出,提高路基路面整体强度 Ⅲ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为东部温润季冻区向西北干旱区和西南潮暖区的过渡区,以集中分布黄土和黄土状土为其主要特点,地下水位深,土基强度较好,边坡能直立稳定。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粉质大孔性黄土的冲蚀和与遇水湿陷。因为湿度较低,翻浆自东向西,自北向南显著减轻,新构造活跃的西部地震较少,病害较多 路面结构组合的特点,是必须选择不透水的面层或上封闭层。以防止雨水下渗造成黄土湿陷。潮湿地段应注意排水以保护路基。对路肩横坡的设计应使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