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的杂班官与元代的杂职官.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代的杂班官与元代的杂职官

金代的雜班官與元代的雜職官 发布日期:2015-07-02 原文刊于 ? A Study on the Subofficial Rank (Za-Ban-Guan)in Jin(金) Dynasty and the Subofficial Post (Za-Zhi-Guan)in Yuan Dynasty 關樹東 ? 在中國官制史上,金代的雜班官和元代的雜職官頗具特色,但迄今對之缺乏明晰的認識。陳高華先生等校釋《元典章·戶部·祿廩》“雜職官俸米”條,認為:“雜職官,確切含義不詳。從本條內容來看,地方教官、庫官顯然包括在雜職官範圍之內。《元典章》卷七《吏部一·官制一·職品·內外文武職品》所列元朝前期職官設置,外任官包括‘民職’、‘軍職’、‘軍民職’、‘匠職’、‘諸職’幾大類,其中‘諸職’一類包含有教官、庫官等,應當屬於雜職官,‘匠職’似亦屬於雜職官。又同書卷九《吏部三·官制三》將元代職官區分為十二類:流官、軍官、投下官、教官、醫官、陰陽官、倉庫官、局院官、場務官、站官、首領官、捕盜官。其中,教官、倉庫官應當屬於‘雜職官’。據《元典章》卷九《吏部三·官制三·投下·投下職官公罪》,投下官亦屬雜職官。醫官、陰陽官、場務官、局院官、站官與以上三類官員性質相近,當亦屬雜職官。”[1]?筆者不揣淺陋,試對雜班官和雜職官的源流、性質、特點提出些淺見,以就教于方家。 ? 一 ? 唐代有“雜職”,是對一類職役的總稱。宋《天聖令·雜令》所附唐令第15條對流外諸色職掌有以下概括: ? 諸司流外非長上者,總名番官。其習馭、掌閑、翼馭、執馭、馭士、駕士、幕士、稱長、門僕、主膳、供膳、典食、主酪、獸醫、典鐘、典鼓、價人、大理問事,總名庶士。內侍省、內坊閹人無官品者,皆名內給使。親王府閹人,皆名散使。諸州執刀、州縣典獄、問事、白直,總名雜職。州縣錄事、市令、倉督、市丞、府、史、佐、計史、倉史、里正、市史,折沖府錄事、府、史,兩京坊正等,非省補者,總名雜任。其稱典吏者,雜任亦是。[2] ? 據考證,唐代的習馭、掌閑等庶士是供事於中央機構的胥吏,輪番赴任;雜職和雜任是主要供事於州縣的胥吏,雜職分番執役,雜任則否。《天聖令·雜令》所附唐令的規定證明,唐代比較嚴密的胥吏概念尚未在制度中出現,使用的概念是流外、庶士、雜職、雜任、典吏等[3]。《通典》謂“今州縣官有雜職者,掌行鞭撻,每官出,則執楚導引,呵辟行路,殆其職也”[4]。李春潤先生認為典獄守囚,問事行杖,即系“掌行鞭撻”之任,執刀、公廨白直所任即系“每官出,則執楚導引,呵辟行路”之役[5]。趙璐璐著文對唐代的雜職、雜任作了研究,指出:其所包含的人員,唐以前即有,但這兩類專名卻始見於唐代。雜職、雜任是唐代州縣胥吏的主體,是州縣日常事務的主要承擔者。以上縣為例,有流內官5人,雜職53人,雜任94人。雜職、雜任屬於役,不屬於流外官。四種雜職的執掌雖有一定的不同,但並不以此為限,實際承擔著州縣各類雜役。唐中後期,雜職轉化為資課之一,其稱謂則流傳于宋元明清各代,“其間含義多有變遷,或單指某種服役人或涵蓋某類人員,每朝不盡相同,不過基本上都是代指政府機構內品官以外的低級辦事人員。”[6] 宋代的“雜職”是一種職役名。《宋史·食貨志·役法》記載:“役出於民,州縣皆有常數。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戸長、鄉書手課督賦稅,以耆長、弓手、壯丁逐捕盜賊,以承符、人力、手力、散從官給使令。縣曹司至押、錄,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雜職、虞侯、揀、搯等人,各以鄉戶等第定差。”[7]宋代雜職的職責,與唐代“掌行鞭撻”的雜職是有一定的淵源的。據《淨德集》卷二《奏乞降詔舉郡守狀》:王子文知華州,因雜職行杖生疏,子文下?親決一杖作示範。又據《侯鯖錄》卷六:元祐初章惇出知汝州,錢穆父作詞諷之,惇責备他言辭過甚。穆父笑曰:“官人怒,雜職安敢輕行杖。”[8] 明清時期,“雜職官”是一類卑官微職的總名。《明會典》卷七六《禮部三十四·行移署押體式》載:“各處倉庫、司獄、巡檢、稅課司局、遞運、河泊所、驛、埧等雜職衙門申府,如內有各州所屬,申州,俱牒呈各縣。”[9]《續通志》依次列舉了明朝巡檢司、驛丞、稅課司、倉庫局、河泊所、批驗所、遞運所、金銀局、鐵冶所、醫學、陰陽學、僧綱、道紀司各部門的編制後,概述道:“臣等謹按:自巡檢以至僧道各司皆雜職也,各府、州、縣有無多寡不同。”[10]據《大清會典》等文獻的記載,清代的雜職官制度一仍明制。柏樺指出,明清的州縣雜職官,“諸如巡檢司、驛、稅課局、庫、倉、織染雜造局、河泊所、批驗所、遞運所、冶鐵所、閘、壩等,分別設巡檢、驛丞、大使、副使等官進行管理。其官高者為從九品,大多數則為未入流。雜職雖然各有所專掌,但是要接受所在地州縣正官的領導。此外,各州縣還設有一些不給俸祿的雜職官。如醫學(州典科、縣訓科)、陰陽學(州典術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