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保理资产证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
一、商业保理资金困境
我国商业保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自身资金有限且面临着资金来源受限的
问题。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实现更高的收益,商业保理必须寻找有效的融资渠
道,盘活自身资产,获得流动资金。
目前,商业保理公司常用的融资手段包括银行授信,私募契约式基金、与
P2P 平台合作等。然而,银行对商业保理的授信限制、私募契约基金及 P2P 较
高的融资成本以及 P2P 平台的合规经营风险都制约着保理公司的融资规模,压
榨着保理公司的利润空间。资金瓶颈已成为制约商业保理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资本证券化概述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被视为银行及企业补充资本的重要手段。其在改
良公司资产负债表、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增加流动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以来便被誉为金融界最为重要的金融工具,是近 50 年来金
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是“金融脱媒”趋势中最重要的金融产品。
2.1 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受我国监管政策影响,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相对缓慢。我国资
本证券化大致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2005 年以前,非标准化的业务摸索阶段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先于理
论的探索。早期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可以追溯到 1992 年三亚地产投资券。但该
阶段的资产证券化尚处于摸索阶段,不论从产品设计还是参与主体上来说均与
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一定差距。
2005 年-2008 年,快速发展阶段 :2005 年以来,为响应《国务院关于推
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 号),中国人民
银行、银监会于 2005 年 4 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正式推
行以银行为参与主体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与此同时,证监会自 2005 年 8
月开始推进以证券公司为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两类资产证券化产
品 (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参与主体、交易场所有
较大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银行占主导地位,产品设计和部分承销工作
通常都由银行自身完成;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中,证券公司则作为主导机构,
负责项目的寻找、产品设计、提供 SPV 通道,并负责产品的承销工作。
2008-2010 年,停滞阶段 :2008 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让管理层认识到资产
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性,08 年 11 月之后,银监会就停止了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
品的审批。而证监会从 2006 年 9 月之后就开始论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证
券化的合理性,并总结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因此,自 06 年 9 月以后,一直未
有新的项目审批。
2011-至今,重启阶段 :2011 年 9 月,证监会重启了对企业资产证券化项
目的审批。截止2013 年 2 月底,共有 3 单资管计划成功发行,融资金额 42.69
亿元,主承销人均为中信证券。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2014 年 10 月 30 日在2014 金融街论坛上透露,今年
以来,资产证券化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截至 9 月末,29 家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
行 1725 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并在交易所市场试点发行小额消费信贷资产证
券化产品。同时,也在探索扩大基础资产范围,鼓励开发三农、小微企业、西
部开发等信贷资产支持的证券。
2.2 政策要点
2014 年 11 月 19 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
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及配套《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
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 《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
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指引》。
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于 2014 年 11 月 26 日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
证券化业务指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 2014 年 12 月 24 日公布了关于发布《资产支
持专项计划备案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的通知。
本次规则修订及起草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明确以《证券法》、《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为上位法,统一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作为特殊目的载体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2 )将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人范围由证券公司扩展至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 ;
3 )取消事前行政审批,实行基金业协会事后备案和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
4 )强化重点环节监管,制定信息披露、尽职调查配套规则,强化对基础资
产的真实性要求,以加强投资者保护;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