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公开课.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公开课

1.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2010福建卷) 2.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011四川卷) 3.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012安徽卷) 4.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2012江苏卷) 5.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方面能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2014江苏卷) (1)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如语言、 肖像、动作等; (3)概括相关的诗句,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 (4)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及蕴含的情感。 【体味巩固】 【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 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 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 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 神态和心理。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 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古典诗歌鉴赏之 形象鉴赏 古典诗歌形象考查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或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中借以抒发情感的景物即景 象,也叫意象) 1、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孟郊的《游子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为儿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 2、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李白的《静夜思》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3、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夏季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4、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自我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他人形象 (诗中主人公形象) 古典诗歌之人物形象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题常见提问方式 解题方法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反衬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方法二: 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刬 chǎn同“铲”。 不穿鞋刬子,踩着袜子走路叫“刬”) 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3、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总体特征 具体分析 形象意义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方法二: 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方法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