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严重情绪障碍学生鉴定原则鉴定基准说明
嚴重情緒障礙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
洪儷瑜
載於張蓓莉編(民88)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工作手冊。台北:教育部特教工作小組。
前言
「嚴重情緒障礙」納入特殊教育之身心障礙類別之一,主要在保障因為行為或情緒的問題所致之學習不利的學生,根據民國86年特殊教育法第三條對身心障礙的定義「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助者」之規定,嚴重情緒障礙所指的心理顯著障礙,係行為或情緒方面有困難而致需要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的特殊學生。
「嚴重情緒障礙」這一類在我國特殊教育法規所出現的名稱一直不一致(如表一),而且分合之間也未見共識。民國73年特殊教育法曾將其分為「性格異常」、「行為異常」兩類,民國86年的特殊教育法卻重新合而為一。然而,在民國86年所稱之「嚴重情緒障礙」一詞,倒是國內第一次以「障礙」命名,而且只以「情緒」取代過去的「行為」或「性格」。
表一、我國歷年來「嚴重情緒障礙」一類所使用之名稱
年代 出處 名稱 民國59
臺灣省特殊教育推行辦法 「性格及行為異常」 民國73 特殊教育法
「性格異常」、「行為異常」 民國80
全國第二次特殊兒童普查 「性格及行為異常」 民國86 特殊教育法
「嚴重情緒障礙」
上述國內分或合以及「障礙」或「異常」的變動,在美國也有類似的討論。「嚴重情緒障礙」相當於美國身心障礙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簡稱IDEA)所稱之「嚴重情緒困擾」(seriously emotional disturbance),美國學者對於此名稱提出二個主要批評:名稱只有「情緒」未指出「行為」,易讓人忽略「行為」異常的一群;加「嚴重」加深此障礙的負向標記作用,因此,美國學界建議「情緒或行為異常」(emotional /behavioral disorder,簡稱EBD),可以兼顧分合的優點,又可避免嚴重之負向名稱。國內有學者也曾以國人對「異常」與「障礙」之看法異於英文,而建議採「情緒或行為障礙」。
基於上述名稱之變化與討論,「嚴重情緒障礙」一詞雖首次見諸於國內法規,但並非全新的概念,其與過去所見的「行為異常」、「性格異常」或「性格及行為異常」等詞意義相類似,均指因心理(特定在情緒、行為表現上)顯著障礙而需要特殊教育服務的學生。
名詞釋義
民國87年教育部所提出的嚴重情緒障礙之定義,主要是以美國全國心理衛生與特殊教育聯合組織(The National Mental Health and Special Education Coalition)在1980年代末所提出的定義為主要參考架構,不同於美國身心障礙者教育法(IDEA)的定義。經過國內學者、心理衛生專家與特教實務工作者的意見,最後修訂完成的內容包括概念性定義和鑑定基準兩部份,本文除了解釋這兩部份外,另進一步說明其與精神醫學診斷和學校輔導服務對象之差異。
(一)定義
何謂嚴重情緒障礙,根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第九條之定義內容:
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七款所稱嚴重情緒障礙,指長期情緒或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情緒障礙之症狀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根據上述定義可歸納出嚴重情緒障礙的四個重要特徵:
主要問題在行為或情緒反應顯著異常
行為或情緒反應異常是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的主要障礙特徵,例如在平時有不當的行為反應或情緒反應,或行為與情緒反應與一般同年齡同文化的同儕顯著的不同。美國學者波以爾(Bower, 1957)所提出的情緒困擾(emotional disturbance)五類中有三項可以說明行為或情緒顯著異常之類型:
無法和同儕及教師建立或維持滿意的人際關係;
在正常的狀況下, 有不當的行為或情緒型態;
普遍充滿不快樂或憂鬱的情緒;
會因個人或學校的適應問題衍生出有關的生理症狀或恐懼。
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情緒障礙學生情緒行為的發展會出現不當的行為,如攻擊的危險行為、自傷、不成熟、嚴重退縮、衝動、過動、注意力短暫、無法與人溝通互動等等特徵,或者過度焦慮、恐懼、憂鬱等不快樂情緒,導致無法建立或維持正常的人際關係,有時會衍生出身心反應的生理症狀。
問題的嚴重程度需要長期而且明顯的,且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
因為一般人難免會有暫時性的行為或情緒的異常表現,為區分起見,「嚴重情緒障礙」所謂的行為或情緒問題之嚴重程度必須符合三項標準,長期的、明顯的,以及問題的後果已嚴重影響行為者之生活適應者。
長期的:一般兒童精神醫學在各種心理疾患(disorder)的診斷時間常以六個月或十二個月以上,意指問題出現的時間需持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