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乱七八糟之地概笔记byxxxpdf
乱七八糟之地概笔记byxxx
2013年3月8 日 19:00
XXXXXX 地概第一章 XXXXXXXX
1. 地震概论是一门应用物理类课程,不是地质类课程。
2. 震中距:地震观测点到震中的大圆弧的长度
3. 古人对地震的认识: 日本地震鲶,印度大象,台湾地牛
4. 月球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所以只有一面面向地球。
XXXXXX 地概第二章 XXXXXXXX
预先知识部分:地震波包括体波、面波等形式
1. 体波包括P波和S波,S波可以分解为SH波[平行于界面]和SV波[入射线和界面法线的平面
上],而P波不能分解,因为P波是纵波,其方向和传播方向相同。
2. p波散度不为0 ,旋度为0,S波正相反,是无散的等容波。
3. 面波能量随深度呈指数形式衰减,面波包括Love波和Rayleigh波,瑞利波的形状是逆时针旋
转的椭圆,既有水平又有垂直方向的位移
4.
5. 中国天坛回音壁墙面上捕获的声波就是面波,面波周期越大渗透深度越大,在半无限的均
匀介质中,不产生love波,而且它所产生的瑞利波没有频散[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 。
6. 地震记录中出现勒夫波以及有频散的瑞利波,说明地球介质是不均匀的。
7. 地球自由振荡分为环形震荡和球形震荡,前者只有水平方向位移,后者既有水平也有竖直
方向位移
8. 地震记录中会有一些背景噪声或脉动,这种脉动其实是杂波,认为是海洋的潮汐现象引起
分区地概 的第1 页
8. 地震记录中会有一些背景噪声或脉动,这种脉动其实是杂波,认为是海洋的潮汐现象引起
的。
9. 不同地震波类型的传播速度不同,到达时间也就不同,一般到达的顺序为:P波、S
波、love面波、瑞丽面波、地震尾波。
2013.04.12 第三章
预先知识部分
• 若介质是分层的,当地震波由低速一方向高速一方入射时,还存在一种波,叫做首
波。
虽然首波的传播路径总是比直达波长,但是因为首波在分界面上是以深层介质中的速
度来传播的,因此超过一定临界距离之后,首波就会比直达波率先到达台站。
• 地震学中的费马定理: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最小的路径【地震波的高频近似
解】
• 高频近似(或短波近似):地震波的特征波长远小于所研究问题的特征尺度。只有满足高
频近似的条件才能把应用费马原理在地震波的传播中。
推广:Snell定律
• 近震情况
地震波入射到层之间的界面上时,会产生折射、反射和波形转换等现象
P波、S波、SV波、SH波示意图,其中自由表面为xz平面,z轴垂直向下,入射面为垂直面
xz ,L为P波传播方向,N垂直于L。
分区地概 的第2 页
1. 射线理论适用于高频近似条件,这种条件下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最小的路
径。
2. 地震波以射线形式传播。
3. 近震时P波和SV波入射时发生波形转换,SH波不能发生波形转换。
4.
5. 垂直变化介质中: p为射线参数,在射线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当θ=90 °时,θ为临界入
2 1
射角,此时为首波入射,此时射线参数 2
6. 球状对称介质中射线参数是一个不变量。
7.
分区地概 的第3 页
8. 北美地盾模型是高速体模型,震相多
9. 介质存在低速层时地震射线的时距曲线有盲区
10.
P、S从震源发出,向地球深部传播;p、s从震源发出,向地表传播;K表示通过外核的纵
波,I表示通过内核的纵波,J表示通过内核的横波;c表示在外核反射,i表示在内核界面反射。
分区地概 的第4 页
2013.04.26 第四章
1. 1522年9月6 日,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2. 地壳不是最硬的,它仅仅指地球的外固体层【没有地幔上部硬】(如果是民众认为那么这
个判断题就对了)
3. 1909年莫霍面被发现。
4. 【选择】地壳本质上是利用首波发现的
5. 地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