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3.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4.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列 宁 斯 大 林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2、苏联的模式具体是指什么模式?其特征和弊端弊端分别是什么? 实施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逝世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1894—1971)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1.开始: 一、赫鲁晓夫改革 ①经济改革 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工业: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 ▲ ②政治改革: 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 平反冤假错案; 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3.结果失败: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评价 二、勃列日涅夫(1906—1982)改革 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但仍未突破斯大林木模式的制约,愈加僵化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阅读归纳: 戈尔巴乔夫的背景、时间、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 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政治和经济陷入危机前的困境。 2.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总书记,进行改革。 3.内容: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改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4.结果:导致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 2、结果? 3、影响? 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8.19事变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外一辆坦克上演讲,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呼吁“俄罗斯公民对叛乱分子给予应有的回击” 。 四、苏联的解体 结合P62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过程并思考: 1、苏联解体的时间? 2、苏联解体的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 主义制度取代 1991年底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叶利钦VS 戈尔巴乔夫 权力高端的博弈, 谁是最后的赢家? VS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 2.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1.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经验教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重视民族问题,正确处理好国内各民族关系; 采取正确的对策应对和平演变。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间解析拙政园》课件.ppt VIP
- QCR9228-2015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pdf
- [优秀QC成果]提高砂层地质条件下地连墙施工质量.pdf
- 员工培训方案及课程大纲[9篇].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解读专题ppt.pptx VIP
- EPC项目设计管理培训.pptx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ppt.pptx VIP
-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采用循证方式.docx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章制度范文(精选10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