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评价(二)
第五章 单元评估(二)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森林的哪一种环境效益( )
A.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解析: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水旱灾害频发。我国在此地区开展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其目的正是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B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下图,回答2—4题。
2.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3.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4.依图示资料可知( )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解析:气温曲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曲线因受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副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少,应为雪线最高地区。由图可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分布曲线与降水量线大致重合。
答案:2.A 3.B 4.A
下图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据此回答5—7题。
5.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下图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6.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 )
A.30°S,118°E B.23.5°N,130°E
C.44°S,173°E D.30°N,118°E
7.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解析:这一组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是一幅表示某树木年轮的示意图,并配有一段文字说明。显性的信息有:三段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由此可以推断出的隐性信息为:第一,三段年轮中,①段年轮最窄,因此在其生长期间,降水量最少(因为气温变化较稳定),②③两段的年轮宽窄情况差别不大,但均宽于①段。因此,①段生长期间降水最少,这样,第5题的答案就可以判断出来,即C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可能。第二,该树生长地点为南半球,气温有季节变化;结合第5题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排除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该树的生长地点应为亚热带地区,第6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和C项表示的地点为南半球,但C选项中的纬度已不属于亚热带的范围,所以答案应为A项。第三,根据第5、6题的判断,此地的气候类型应为地中海气候,这样第7题的答案就可以确定为B项。同时,在第7题四个选项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A、C、D三个选项与题目所提供的条件不符合,在作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正确判断后,又可以对第6题答案加以验证。
答案:5.C 6.A 7.B
下图中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未来自然带示意图如b图,据此回答8—9题。
8.结合a图信息,该局部地域所处大陆可能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
9.与从a到b的变化相吻合的是( )
A.地震将频繁发生
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
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8题,由图可知该图为北半球,而且已经跨到高纬度地区,故应为亚欧大陆。第9题,由两图对比可知,同纬度地区变得比以前干热了,A项与其无关;阿尔卑斯山雪线将会上升,黄河水量减少,泥沙沉积减少,海平面上升,故黄河三角洲可能会减小,而且会向陆地后退。
答案:8.A 9.C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解析: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离海较近的甲地发育了森林,而丙处因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处草原广布。
答案:A
11.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
解析:上述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的结果。
答案:A
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12—15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pdf VIP
-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岗位职责汇编.doc VIP
- 东营市华凌科技办公楼的设计.doc VIP
- 2023年高考物理试卷(广东)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 》教学实录.docx VIP
- 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器使用培训教程PPT模板(完整版).pptx VIP
- 燃料采购供货方案,燃油运输方案.docx
- 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课件 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哲学与文化.pptx
- 《燃气涡轮发动机》课件.ppt VIP
- 中小学【新教材】2024年秋沪教牛津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4 课件教育教学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