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井通风

矿 井 通 风 张洪宝 ●第一章 矿井通风基本知识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第二节 采掘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第三节 矿井反风 第四节 矿井总风阻与等积孔 ●第二章 矿井通风新技术装备 第一节 矿井通风新装备 第二节 矿井通风安全检测仪表 第三节 掘进通风安全装备 ●第三章 事故案例分析 ●第四章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示例 第一节 矿井通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第二节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示例 一、井下空气成分及安全标准 ●井下空气主要成分 井下空气主要组分:氧气、氮气、水蒸气和浮尘等。 一定条件下还会产生: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氢气、氨气等。 ▲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嗅;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1;微溶于水;能使物质氧化,并能助燃 ——氧浓度与人的关系: ◆休息时:0.25L/min左右; ◆工作和行走时:1--3L/min; ◆氧含量减至17%时:静止状态对人影响小, 工作时感到剧烈心跳和气喘; ◆氧含量减至9-12%时:人很快昏迷; ◆氧含量减至6-9%时:很快失去知觉,若不急救 就会死亡。 《规程》第100条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 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嗅、无毒;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不助燃。氮气含量高时,可使氧含量相对减少使人窒息。 井下氮气含量增加原因: ◆有机物的腐烂; ◆爆破作业; ◆煤岩层中与瓦斯同时涌出。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二氧化碳 《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矿井总回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 ◆井下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煤或岩石缓慢氧化和矿井水与酸性岩石的分解; ◆从煤岩层中涌出; ◆煤自燃、井下发生火灾或煤尘、瓦斯燃烧爆炸; ◆人的呼吸和爆破工作等。 ▲甲烷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嗅、无毒;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55;微溶于水;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含量高时,可使氧含量相对减少使人窒息。 主要来源: ◆从煤岩层中涌出; ◆井下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剧毒性;浓 度达到13-75%时具有爆炸性。 一氧化碳来源: ◆爆破作业。1kg炸药爆炸可产生100L一氧化碳。 ◆井下火灾。1m3木材燃烧产生500m3一氧化碳。 ◆煤尘、瓦斯燃烧或爆炸。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对人的伤害更大。 ▲氮氧化合物 来源:炸药爆炸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 和二氧化氮。 危害性: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及肺部组织 有强烈腐蚀作用。 ▲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的燃烧硫磺气 味,易溶于水。 危害性: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及肺部组织 有强烈刺激腐蚀作用。 ▲硫化氢 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易溶 于水。具有燃烧、爆炸性。 危害性: ◆强毒性; ◆ 浓度达到6%时遇火爆炸。 ▲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嗅;是最轻的气体; 难溶于水;浓度达4-74%时有爆炸性 来源: ◆蓄电池机车的充电过程放出氢气; ◆火灾区域或矿层也可以放出氢气。 ▲氨气 物理性质:氨水臭味;易溶于水。 危害性:毒性极强,刺激皮肤及上呼吸道而引起咳嗽、头晕,严重时失去知觉,以致死亡。 矿井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二、井下气候条件 ●井下气候条件 指井下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风速三者综合所给予的舒适感觉程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