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个假想敌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四个假想敌解析

《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教学目标:通过本文,涵泳一种人生景况及其引发的情感心理波动;了解台湾作家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成绩;把握学者智性散文的特质。 教学重点:本文对人生境况的精妙剖析;本文“学者散文”的典范风格。 教学难点:学者散文的特质。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四川读中学,后来在金陵大学与厦门大学就学,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年在大陆各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20种。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其他如《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 余光中的翻译以诗歌为主,也包括小说与传记;所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均曾在台、港上演。 余氏所得奖项包括,各种诗歌奖、“金鼎奖”的“歌词奖”与“主编奖”、“时报新诗奖”、“吴三连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年度最佳书奖”(1994、1996、1998、2000);内地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余光中诗选);香港的年度十大好书、霍英东成就奖,200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在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光中同时又曾主编过《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多种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1970-1989》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除各种文学大奖外,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二、文本详析 本文是一篇亲情题材的散文。 余光中是较早论及所谓“学者散文”的批评家,认为这一类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四大类型之一,“尤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为主。它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既羡且敬”。余光中即是实践这一类型散文创作的知名作家。像本文这样的亲情题材,也被他写得书卷气十足,当然还有情趣和智慧。 (一)结构 本文可分为四个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三个自然段):写“我”不愿四个女儿全都嫁给广东男孩,但又明白为父者于此事实在是无能为力,父亲与男友,先天就有矛盾。 第二部分(从“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至“早已有了前例”):写女儿一个个长成少女,却“开门揖盗”,“少男”们伸手摘桃,做父亲的徒然心有不甘;又写女儿心有别属,里应外合,势有不保,于是引美国诗人为同调,竟迁怒于襁褓中的男婴──未来的女婿。 第三部分(从“不过一切都太迟了”至“慢一点出现吧”):写“城池”被攻陷、假想敌由占领滩头阵地到真的闯进城来的全过程。 第四部分(从“袁枚写诗”至全文结束):借答客问形式,论及不得已而择婿时在人种、省籍、学识、相貌等方面的考虑。 (二)内容 从内容方面看,本文重点是表达的是:“父亲”心态的精妙自剖,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 本文集中记述、剖析一种人生现象:父亲喜爱女儿,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这本是一种人之常情,难得作者现身说法,以自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