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隋唐时期中外音乐文化交流.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隋唐时期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浅析隋唐时期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摘 要 ;从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空前壮大, 在其音乐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了许多优秀的外来的音乐文化, 同时也对其他国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字; 隋唐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 “ 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汉时期张赛两次出使西域, 打通了横贯亚洲的中西陆路交通, 开辟了一条被中外历史学家称之为“ 丝绸之路” 的重要交通线, 从魏晋到隋唐, “ 丝绸之路”从陆路逐渐扩展到海路, 到唐时期, 已经有了多条畅通的国际交通线。陆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缅甸、朝鲜半岛等地海路可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印度, 可经东南亚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沿岸, 还有三条线路可达日本另外, 还初步开辟了到达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陆、海“ 丝绸之路”延续了千年之久的兴旺岁月, 成为沟通了古代人类之间文明交的纽带, 使当时中国和外国、外族的音乐, 畅通无阻的沿着这重要渠道, 进行中外音乐文化的广阔交流。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崩离析、动荡不安的时代, “ 礼崩乐坏, 其来自久” , 不惟古乐失传, 就连兴盛一世的汉乐府也凋零不堪。正当中原音乐处于衰微之时, 各种“ 胡乐” 涌人中原, 至隋唐形成了“ 七部乐” 、“ 九部乐” 和“ 十步乐” , 呈现出繁荣的景况。这是中国古典音乐的辉煌时期, 考其因由, 很大程度上与其周边外来文化的交流有关。由于外来音乐的传人, 给中国古典音乐注人了新的血液, 使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隋唐是我国封建政治、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相对稳定、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加深与融合,统治阶级在音乐上开明的政策,促使了国内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合。同时丝绸之路为中国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开启了方便之门,唐代的中国更是成为亚洲各国音乐文化交流的中心。 从三、四世纪起, 中国人喜欢上从库车、喀什、撒马乐罕等西部地区和印度所传人的异国音乐” 。相沿至隋, 多元的“ 胡乐”渐被纳人一体, 致有隋初的“ 七部乐” 。《隋书· 音乐志略》载“ 始开皇初定令, 置七部乐一曰国伎, 二日清商伎, 三曰高丽伎, 四日天竺伎, 五曰安国伎, 六曰龟兹伎, 七曰文康伎。又杂有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楼国等伎。及大业中, 场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器工依创造, 既成, 大备于兹矣”唐高祖即位, 大体沿用隋代的“ 九部乐” 。《旧唐书· 音乐志》说“ 武德初未暇改作, 每燕享因隋旧制, 奏九部乐“ 一日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扶南、五日高丽、六日龟兹、七是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康国”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 增加高昌乐, 乃成“ 十部乐” 。 从北魏至唐初极盛的“ 胡乐” , 来源相当广泛。有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乐、新罗乐和百济乐, 有来自日本诸岛的楼乐, 有来自印度的天竺乐, 有来自柬埔寨的扶南乐, 有来自中亚一带的安国乐、康国乐、突厥乐, 还有通过“ 西域” 及河西走廊与当地民族音乐交融而成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西凉乐。值得注 意的是, 经过一段流传之后, 隋代盛行的天竺乐在唐初消失了, 而代之以扶南乐。其实, 天竺乐并未消失, 而是融人了龟兹、疏勒、商昌、西凉诸乐, 唐代这一地区佛教盛行。朝鲜半岛原先分为高丽、新罗、百济三国, 隋唐时渐归统一, 故此三国音乐均纳人高丽乐中。 从南北朝的“ 胡乐”到隋唐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 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外来音乐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因为从四面八方传人了域外音乐, 才打破了中国音律的沉寂, 丰富了中国音乐内容及表现形式, 出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 隋唐时期,中国音乐也同样影响着外国。由于隋唐国力的强盛,各个国家先后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国文化,并把这些文化带回本国。在这些国家之中,受影响最大的当属日本。从隋高祖开皇二十年(600)至唐昭宗乾宁元年(894) 近300 年间,日本派来中国的“遣隋使”、“遣唐使”一共有二十二次,每次来华人数不等。中唐时期,遣唐使的组织规模特别盛大。许多留学生从中国带回了珍贵的乐谱,乐器。至今还在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尺八四管、紫檀琵琶、紫檀五弦琵琶、紫檀阮咸都是在唐朝时期和别的乐器一同传到日本的。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海上交通不便,使得很多去日本的中国音乐家无法回国,这些人对日本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唐朝的燕乐传入日本后备受重视,成为了日本的“雅乐”。如今这种音乐仍发挥着 巨大作用,并成为日本国乐的象征。我国的琴也是于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琴在日本宫廷十分盛行,几乎每次音乐演出都要弹琴。《幽兰》的乐谱--唐卷子本《碣石调幽兰谱》至今仍在日本保存,这是我们今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