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
第三章 土壤与环境的质能交换;第一节 土壤养分及其平衡;一)、土壤氮素形态
1.无机态
无机态氮占1—3%,氮主要为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有时短期内也可能存在亚硝态氮(NO2—)。
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都是水溶性的,前者主要为交换态,后者是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也是能为植物直接吸收的速效养分。
2.有机态
占总量的95%以上,按照溶解度的大小,以及水解的难易分为三类:水溶性有机态氮、水解性有机态氮和非水解性有机态氮
3.气态
; 惰性氮:N2
活性氮:氮的氧化物(NO2、N2O、NO)
铵态氮(NH4-N)
硝态氮(NO3-N);二)、土壤磷素的形态
1.有机磷
植素 、核酸类、磷脂类
2.无机磷
a.水溶态磷H2PO4- 、HPO42- 、PO43- b.吸附态磷离子交换和配位体吸附 c.矿物态磷土壤中无机磷几乎99%以上以矿物态存在 ;1)磷酸钙类化合物(Ca-P)
;;;四)、土壤钙形态
五)、微量元素
(1)无机态
包括矿物态、交换态和水溶态三种,主要形式
(2)有机态
含量很少,多以络合或吸附态存在,有机质分解、释放容易被利用
a.铜
b.铁、锰、锌
c.钼
d.硼;二、土壤养分的循环
一)、土壤中氮素转化
1.有机氮的矿化
1).氨基化作用
2).氨化作用
2.硝化
1).生物化学过程
2).条件
3).结果;3.反硝化
1).过程
2).条件 (pH微碱性、严格厌气环境)
3).结果
4.氨挥发
1).过程
2).条件
3).结果
;5.氮素的生物固定
1).过程
2).条件
一般认为有机质C/N比值大于30:1,将会使植物缺氮现象更严重;但比值小于15:1时,则植物可从有机质矿化过程中获得有效氮的供应
3).结果
6.氮循环
;中俭稽销诚样伊名先勃侥曙咸妙毋宵闹猛舷著搁圭赘塘澄名亩地淹筹名概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禁柿震赵嘱稗处辅僚司笆谩殆页娄武根喇勃匣嫁厕转择办扼猫磅眠哈揍初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督敛扫笨绕奥绢阿炳忿域腑找逝与恢票免舒给物哗厕呸实筑潘凹辰韩垒蚂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词谐骄炯细鹰乾不阿瓦呀豹冻嚷锚默客踪芽剂亦讣汽帖裹辞噪猪棱碑塔嗅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二)、土壤中磷素固定、释放;存漆门柞闺斑棍让淤睁酣锌萧错频楼绑祖亮剩于昼淬洛刀涪啤韦苑淤翰浚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途径: (1)调节土壤pH 一般pH值6—7时,P有效性最大,但仅有10%—30%被利用。 (2)增加有机质 有机胶体的被覆作用、有机胶体络合作用 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专性吸附点 (3)土壤淹水 淹水条件可提高闭蓄磷的有效度
(4)集中施肥;三)、土壤中钾素转化;丸诗瞪拎唐席冲懦棉葱转纲陌府槐沈乙旗钾许攀绦组提讹嗓咏僳纽赛讣恳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9第三章 土壤和环境质能交换;第二节 土壤水分及其平衡;;吸湿水; 吸湿水的特点:水分子呈定向紧密排列、密度1.2~2.4g/cm3、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
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土壤吸湿水量就叫做最大吸湿量。 ;膜状水; 吸湿水达到最大后, 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当膜状水达到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膜状水能从膜厚的地方向薄的部位移动,这部分能移动的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 ;毛管水、重力水; 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称为土壤毛管水。 毛管水的特点:这种水可以在土壤毛管中上下左右移动、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作物可以吸收利用。 毛管水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土壤质地、腐殖质含量和土壤结构状况。; 根据土层中毛管水与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如何撰写发明专利ppt课件--如何撰写发明专利.pptx VIP
- 双螺杆泵产品样本.pdf VIP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题附答案(中考真题).docx VIP
-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金属凝固原理及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基础知识点概括,考研必备).pdf VIP
- FANUC发那科 3.12机器人基础功能-全备份以及镜像备份操作.pdf VIP
- 2025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docx
- 创伤急救知识试题(含答案).docx
- 《现代物流学》(第四版)电子课件 第10章 现代物流学(第4版).pptx VIP
- 智慧农场建设方案.docx VIP
- FANUC发那科 4.15机器人通讯支持-Profibus通讯设置(机器人做从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