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老虎危害和防治
地老虎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新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次之;经济作物以棉花、瓜果、甜菜为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新疆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棉花和瓜果为特色的农产品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这些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田间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地老虎是世界性的重要地下害虫,其主要特点为危害广、食性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本文以地下害虫地老虎为论述点,主要介绍了地下害虫地老虎的种类、形态、特点及危害,通过对其生活习性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在农业、林业上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
关键词:地老虎;种类;形态;危害;防治
引言:地下害虫一般指的是为害期在土壤中生活的害虫,而且危害作物根部或者接近地面的根茎部,比如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寄主多,也就是说在各种栽培作物中都可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1】。我国已知地下害虫达320余种,分属于昆虫纲的8目32科,我区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根蚜、根蛆、根象甲、根叶甲、蟋蟀、白蚁等10多类,在我区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四类为主,发生面积广,为害程度重,是地下害虫中常发性,灾害性类群。
地老虎的种类与危害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是粉翅蛾的幼虫。雌蛾在九月初产卵。通常把卵产在庄稼残梗上。数周后,幼虫出世,饥不择食,此时地里任何庄稼都会被吞吃尽净。天气变冷后,幼虫钻入地里过冬。开春的时候,长大的幼虫专吃刚种下的幼苗。它们晚上爬出来,把幼苗咬断,白天钻回地里休息。早晨如果仔细检查受伤幼苗附近的地面,会发现一个小洞,洞边有一堆小泥珠子。
地老虎是一类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在我国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小地老虎在全国各省(区)均有要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及低洼内、土壤湿润、杂草多的旱作区和粮棉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其它旱作区、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1.1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
逮剪、仞根虫等,是新疆主要的地老虎种类。
1.1.1分布与危害
小地老虎是地老虎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种类【2】,其食性杂,可取食棉花、瓜类、豆类、禾谷类、麻类、甜菜、烟草等多种作物【3】。小地老虎主要危害作物幼苗,以剪断幼茎,取食嫩叶、幼茎为主,且能咬食种芽,危害果穗,取食茎块等。高龄幼虫剪苗率高,取食量大。近年来,小地老虎的危害常造成农作物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其产量【4】。因此,搞好农田小地老虎的防治,对保证农作物全苗、齐苗、匀苗、壮苗尤为重要。
1.1.2形态与生理特征
卵:半球形,直径约0.61mm,表面有纵横交错的隆起线纹。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灰褐色。
幼虫(末龄):体长41-50mm,体稍扁,暗褐色。体表粗糙,布满龟裂状的皱纹和黑色小颗粒,背中央有2条淡褐色纵带。头部唇基形状为等边三角形。腹部1-8节背面有4个毛片,后方的2个较前方的2个要大1倍以上。腹部末节臀板有2条深褐色纵带。
蛹:体长18-24mm,暗褐色。腹部第4-7节基部有圆形刻点,背面的大而色深。腹端具臀棘1对。
成虫:体长18-24mm,翅展42-54mm,深褐色,前翅暗褐色,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在肾状纹外侧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楔形黑斑,3斑相对,易于识别。后翅灰色无斑纹。雌虫触角丝状,雄虫栉状(端半部为丝状)。
1.1.3生活史与生活特性
小地老虎的生活史在各省区因地势、地貌与气候不同而不同,1年发生的代数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少,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在北京1年发生4代,在我国南方各省一般1年发生6-7代【5】。成虫白天潜伏于杂草丛中、枯叶下、土隙间,夜晚活动,19:00-22:00活动最盛,其活动与温度关系极大,气温4-5℃即可见到,10℃以上的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活动范围和数量就越大。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蜜、酒等酸甜芳香气味物质表现强烈正趋化性。成虫补充营养后3-4d交配产卵,卵散产于杂草中或土块中,每头雌虫产卵800-1000粒。
幼虫共6龄,3龄前幼虫在寄主心叶或附近土缝内,全天活动,但不易被发现,受害叶片呈小缺刻。3龄后幼虫扩散为害,白天在 土下,夜间及阴天外出,把幼苗近地面处切断托人土中。3龄后幼虫有假死性和自相残杀性,受惊吓即蜷缩成环【6】。如遇食料不足,则迁移扩散为害,老熟虫大多数迁移到田埂、天边、杂草附近,钻入干燥松土中筑土室化蛹。根据生产观察,第一代幼虫数量最多,危害最大,是生产上防治的重点时期。小地老虎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气温的变化而不同。在幼虫期,6龄幼虫历期最长;各虫态在相同温度下,蛹的历期最长;除成虫外,在同一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版) 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5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 小学课程表word模板可编辑a4纸打印.docx VIP
- 栽培小能手.ppt VIP
- 2025年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认证通用基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14.2+血管与心脏+第2课时(教学课件)生物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MSDSFORsilicondioxide白碳黑英文安全技术说明书.pdf VIP
- 15J401 钢梯-标准图集.docx VIP
- 药剂学(第9版)ER 9-1 第九章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课件).pptx VIP
-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