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和美学学科).pptVIP

《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和美学学科).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和美学学科)

美学;教材;朱立元;课外阅读书目;一句题外话;第一章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第一节 审美现象 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 第三节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第一节 审美现象;;“人在画中游” 郭熙:“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日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2.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获得审美经验;3.审美更加普遍必然地体现在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中。 ;但丁: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二、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2.审美现象(美之价值,莫不由人);;审美关系的特点;三、审美现象的构成;(二)审美现象的三个构成要素;1.审美对象;2.审美主体;3.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李白:《独坐敬亭山》;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二)“美”的观念和范畴的历史演变;“美”的几种说法;2.西方 (1)古希腊早期 (2)中世纪神学 (3)文艺复兴;(二)审美现象历史性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现实中的美;审美意识的产生;狩猎时代的原始人洞穴壁画 马格德林时期,法国拉斯科洞窟 ;中国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到了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近找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的分工愈来愈深入,而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也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复杂,因此,美学终于从哲学与文艺理论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样,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有审美意识,后有美学思想,最后才有美学这一门学科的生产和建立。;二、鲍姆加登与“美学”;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莱布尼茨、沃尔夫,认为认识包括高级部分与低级部分,即思维与感觉或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 ;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 1735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 —这是鲍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 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诗 的哲学默想录》。这本书第一 次使用了“美学”一词,这是鲍 姆嘉通根据希腊语“埃斯特惕 卡”( Aesthetica )构成的, 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学”。 1750年,他正式以“埃斯特惕 卡”命名他的《美学》一书。 “美学”这个术语从此流行开来;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是通过高级认知能力作为逻辑学体系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是通过低级的认知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感性学’的对象来感知的。” Aesthetik(德文) Aesthetica(拉丁文) Aesthetic(英文) 感性学 直译:伊斯特惕克; 意译:美学 ;“美学”(“感性学”);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看来,他的想法的产生有如下述。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作为唯智主义的哲学家,形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系统,尽管莱布尼茨反对斯宾诺莎的“本质”的抽象统一。在这个完整的系统中,激情和感官知觉都是从抽象智力的角度来加以描述的,因此,都是消极地,按照把它们与一个抽象的观念区别开来的属性来描述的。在斯宾诺莎看来,感官知觉和激情都是“混乱的思想行为”,而在沃尔夫的心理学中,认识的“暧昧”部分有一整套心理能力,同明确的智力的心理能力相应。在理论的和实用的逻辑科学,即逻辑方法中,沃尔夫把清晰的思想当作理论哲学——形而上学——的初步加以论述。这个理论哲学分为四个部分,即本体论、宇宙论、伦理学和懒觉。鲍姆嘉通千方百计不断地把对于科学的考察分得更细——他写过一部《哲学百科全书纲要》。这个术语是德国哲学从后期希腊教育和中古时代的教育中继承下来的。因此,鲍姆嘉通就想到在沃尔夫的逻辑学,即清晰的认识方法前面增添一门更在先的科学,即感???的或朦胧的认识方法,叫做“埃斯特惕克”。 ——鲍桑葵:《美学史》,第166-167页,人大2010年版;第三节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二)中国当代;(三)本书观点:;二、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