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观文化和美学论文
苏州城市景观美学的思考与研究——
以人文景观为例
课 程 名 称 : 景观文化与美学
院 系 名 称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 业 年 级 : 景观学1113
校 区 学 号 : 江枫校区
学 生 姓 名 :
任 课 教 师 :
2012年11月
内容摘要:城市景观之美在于自然、人工和社会这桑格构成景观文化的三个要素,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对城市的景观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苏州这样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城市,她是如何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寻求与历史文化的协调与统一呢?本文尝试从人文景观来讨论苏州的城市景观美学。
关键字:园林文化 吴侬软语 精神文化
物质方面景观——
建筑景观:东方之门
今秋有一个词语非常流行,那就是秋裤,而东方之门就被戏称为苏州的秋裤,与北京央视的大裤衩相伴。为了与苏州这个充满道统中国 HYPERLINK /view/76560.htm \t _blank 园林建筑文化的历史古城相协调,设计选择了黑、白、灰三色作为整个建筑的基色,与 HYPERLINK /view/34354.htm \t _blank 古典园林的黛瓦白墙相呼应。门式的建筑形象灵感来源于道统的花瓶门与城门的巧妙结合,并透过简洁的几何曲线生动地表现出来。
道路交通景观:干将路上“姑苏情结”
道路景观组成要素一般抽象为线条、形态、色彩、质地4种组成要素,不同的组成形式构成了丰富的各种景观属性多样性、尺度性、主导性、连续性。景观属性特征这些视觉格局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格局特征即景观属性特征。比如2车道的乡村公路和8车道的高速公路的视觉特征就反差很大尽管他们的格局组成要素线条、形态、色彩、质地类似。道路工程与周围视觉环境之间的对比可归结为4个属性特征:主导性尺度性多样性和连续性。主导性指景观中特殊的组成部分由于其位置、格局要素重要性而显得很显眼尺度性指景观组成和周围环境的相对大小联系尺度性不仅与景观总体大小位置有关也与景观组成格局要素有关多样性指格局要素的数目和变化性及他们之间的联系连续性指格局要素不受干扰的流动性。
来看苏州干将路的标志性道路景观“姑苏情结”,生动地反映了上述特征。
“姑苏情结”与苏州园林文化,可谓血肉相连,一脉相承,然而它又决不墨守成规,走出园林围墙,走向街头广场,这是一种开放;墙是必须存在的,没有墙就没有窗,但屋顶却被扬弃,这又是一种创新;墙体不在一个平面上,它吸纳了西方现代派的解构方法,将墙体析而为二,一前一后。这个“窗”,有异于园林的空窗,其中悬挂着一个大大的、红红的“中国结”。这个“结”原名“百吉”,以谐“百事大吉”之音;又称“盘长”,一根红线,盘而长之,联而通之,以寓“福禄不断年寿绵长”之意。
非物质景观——
语言:吴侬软语
前不久的苏州日报曾报道过一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歌曲《姑苏城》,歌词文采斐然,整首歌娓娓而来,网友评论道“太美了,听得人酥酥的仙乐醉人” “工作得心情烦躁,听着曲子,胸中一口浊气渐渐消散”。苏州话在网上也火了一把。 HYPERLINK /view/254139.htm \t _blank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温软动听。
吴侬软语清秀斯文、谦逊温和。吴语文化突显其了细腻、灵动的特点。吴地居民用吴语交流用吴语抒发感情从事创作产生了极富人文特色和情韵的吴语文化艺术。如纯朴清新、温柔敦厚的吴歌、吴乐委婉清丽、悠扬动听的锡剧、昆曲、评弹等倍受人们喜爱并代代相传。三是温良的民风习性。天然的湖光山色和谐的水乡环境加之吴人长期偏安一隅得以修养生息、修身养性。文化的生态化取向培养起了吴人温良、平和、安祥的性格。外柔内刚是吴地民风习性的典型性征。吴地民俗清丽委婉。无锡泥人“大阿福”和“老寿星”笑容可掬、和谐可亲即是写照。 但凡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肯定呈现着一些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个长期葆有文化稳定性的形态其内核一定存有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一是厚德载物的和谐性。
说到吴侬软语,不得不提一下昆曲和评弹。
昆曲:
苏州是昆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
昆曲的“艺术本质”表现在以剧情和词义为烘托背景而呈现的“载歌载舞”过程本身。这样的构成性分析,有效地提升其艺术价值。符号学分析法可有助于我们更精细地分辨昆曲的构成性和功能性特点。此一观点的引申应用姓方面则是:不可出于商业化或通俗化目的而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