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化学跨学科考题例析
中考化学跨学科考题例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化学命题打破了传统、封闭、单一的学科界限,化学与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联系日趋密切,体现了初中阶段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一大亮点,现针对2009年各地中考试题举例分析如下。
一、化学与语文知识的渗透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理解短文的内涵,或运用古诗词、成语等表达化学题意,考查同学们用不同视角对同一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
例1(2009年常州考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两题。
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的俗称,有剧毒。
(1)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
A.-3B.-2C.+2 D.+3
(2)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
C.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以达标排放
D.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解析:As2O3中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As的化合价为+3价。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以污染环境、浪费能源为代价,是不计后果的,其实质就是饮鸩止渴。
答案:(1)D;(2)B。
策略指导:对于用成语表达题意的化学试题,首先要明白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相应的化学知识,进行化学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例2(2009年泰州考题)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的“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 ()。
A.无机物B.有机物C.纯净物D.混合物
(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 。
解析:石蜡没有固定的组成,是一种有机混合物,主要由氢、氧、碳元素构成。“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是物质燃烧不充分所致。
答案:(1)D。(2)调节风门,保证有足够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策略指导: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则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物质充分燃烧必须有充足的氧气,氧气不足则会导致可燃物燃烧不充分。
二、化学与数学知识的渗透
将数轴、函数图像、图表、表格、集合图形等数学知识渗透到化学试题中,各种题型均可能出现。
例3(2009年台州考题)在鸡蛋清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由此可知,鸡蛋清的pH值在pH标准比色卡上的区域可能是()。
解析:酚酞遇碱变红色,石蕊遇碱变蓝色。由题意可知,鸡蛋清显碱性,pH大于7。
答案:D。
策略指导:明确数轴所表达的化学内容,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找出考查内容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或区域。
例4(2009年绵阳考题)往装有25ml盐酸的锥形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用V 代表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在表示此变化过程的下列图像中,合理的是( )。
解析: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的pH应该呈不断增大趋势。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当滴入的NaOH溶液与锥形瓶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NaCl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再继续滴加NaOH溶液时,NaCl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图像中会出现一个平台。
答案: D 。
策略指导:图像题的特征是题目中的已知数据大部分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图像的起点、折点、终点的含义,弄清图像的变化趋势,对图像中的数据作横向、纵向比较,挖掘出隐藏在图像中的已知条件,再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利用相关原理进行解答。
三、化学与物理知识的渗透
化学与物理知识的综合主要体现于气体压强与化学知识的渗透,溶液的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换算,托盘天平知识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等,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
例5(2009年眉山考题)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滴管放入物质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装置中的小气球会鼓起来,是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变化所致。要想使两装置中的气球鼓起来,甲装置瓶内气压应减小,即气体参加反应;乙装置瓶内气压应增大,即有新气体产生。从热效应角度分析,若反应有热量产生,则乙装置内的气球会鼓起。综上所述,CO2与NaOH反应导致甲装置中气压减小,而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乙装置中气压变大,两装置中的气球均能鼓起来。
答案: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ocx
- T GAIA 031—2025 人血清中米酵菌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pdf VIP
- 内蒙古森工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铁路客运组织.pptx VIP
- 2025江苏苏州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工作人员招聘13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火车过桥问题课件.ppt VIP
- 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申请专项报告.docx
- YS_T 1092-2015有色重金属冶炼渣回收的铁精粉.pdf
- 主体结构验收汇报施工单位最新.doc VIP
- 05X101-2 地下通信线缆敷设(OCR).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