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籽油中亚油酸含量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linoleic acid)含量
吴艳 王勇
(塔城地区质量与计量检测所,塔城 834700)
摘 要:分别用石油醚—苯 (1:1)和正己烷—乙醚 (2:1)混合溶剂溶解红花油,甲酯化亚油酸,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籽油中亚油酸,对两种混合溶剂提取效果与国标方法进行了比较。采用以脂肪酸甲酯标准品与试样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定性,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用色谱软件将溶剂峰扣除,直接计算出亚油酸在脂肪酸总量中的质量百分比。重复性试验:RSD5%。结果比较,用石油醚—苯 (1:1)和正己烷—乙醚 (2:1)混合溶剂的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性较好,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大,结果可靠。
关键字: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亚油酸含量、红花籽油 国标
红花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73%--85%,被称为“亚油酸王”,是已知植物油中含量最高的油脂,已有科研资料表明,红花籽油具有很高医疗保健价值,长期食用可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对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疗效。此外,其还具有促进微循环、简洁恢复神经功能、使皮肤柔嫩、抗衰老等功能。目前,亚油酸提取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市售的两个品牌亚油酸含量用不同的试样方法进行了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1.1.1 0.4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称2.24g氢氧化钾溶于少许甲醇中,然后用甲醇稀释到10ml。
1.1.2 石油醚(30~60℃沸程)和苯的混合溶剂(1:1)。
1.1.3 正己烷和乙醚的混合溶剂(2:1)
1.1.4 日本岛津GC2010plus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GCsolution分析软件
1.2 试样的甲酯化处理方法
1.2.1方法1:取试样30--100mg(约2-6滴)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2ml石油醚和苯的混合溶剂(1:1)使试样溶解,再加入2ml0.4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混匀,静置10min,加水定容1-2ml振摇,放置上液澄清,加水至刻度,若上液澄清浑浊,可滴加几滴无水乙醇1-2min即可澄清,上层液即可用于气相色谱分析[1]。
1.2.2方法2:取试样30--100mg(约2-6滴)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2ml正己烷和乙醚的混合溶剂(2:1)振荡使试样溶解,再加入2ml0.4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混匀,静置10min,加水定容1-2ml振摇,放置上液澄清,加水至刻度,取上清液用于气相色谱分析。
1.3分析测定
1.3.1仪器工作条件色谱柱:分离柱采用交联TR—WAX (30m×0.25mmID×0.5mm)毛细管色谱柱;分流进样,载气:N2,线速度80cm/min;分流进样,分流比:5:95汽化室温度:230℃;柱室温度:210℃恒温;检测器:FID,230℃;进样
1.3.2定性和定量测定:本法采用脂肪酸甲酯标准品与试样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定性。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在色谱分析软件上利用时间程序将溶剂峰的峰面积扣除,直接计算出亚油酸
附图1 色谱分离图用石油醚—苯(1﹕1)混合溶剂溶解红花油
附图2 色谱分离图用正己烷—乙醚(2﹕1)混合溶剂溶解红花油。
2结果与讨论
2.1对市售2种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附表1。
附表1 红花籽油中亚油酸含量测定结果及方法变异系数
样品
塔原红花红花籽油
塔缘红花籽油
方法
石油醚—苯(1:1)
正己烷—乙醚(2:1)
国标推荐方法
石油醚—苯(1:1)
正己烷—乙醚(2:1)
国标推荐方法
测定结果(%)
79.122
79.119
78.452
81.656
81.766
80.864
79.152
79.242
78.412
81.654
81.745
80.541
79.194
79.214
78.399
81.542
81.542
80.654
79.154
79.220
78.421
81.948
81.528
80.421
79.191
79.201
78.433
81.654
81.354
80.547
平均值
79.163
79.199
78.423
81.691
81.587
80.605
标准
偏差
0.030
0.047
0.020
0.152
0.171
0.166
变异
系数
0.038%
0.060%
0.026%
0.186%
0.209%
0.206%
由附表1中实验数据可见方法1和方法2与国家标推荐方法结果差异不大,变异系数均<5%,且同一样品用以上三种方法酯化,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5%
2.2由于有机酸一般极性性较强,亚油酸含碳高,沸点高,所对它们必须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行业电网运行维护员岗面试真题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健康照护师复习资料试题附答案(500题).docx
- 2型糖尿病医学演示课件.ppt VIP
- 2024新沪教版英语(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单词表 (英译汉).docx VIP
- (2025年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全文PPT课件.ppt
- 浙江绍兴市12345政务热线招录工作人员6人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化学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pdf VIP
- SHT35212007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心力衰竭课件PPT.pptx VIP
- NFPA 72-2022 国家火灾报警和信号代码(中文翻译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