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大学――两代人天大情怀_0
天津大学――两代人天大情怀1988年夏秋之交,我收到了天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学校的简介:“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开端。天津大学是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
当时,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为自己能跻身于渤海边的这所百年名校就学而深感荣幸。
踏入天津大学校园后,我深为这所大学的美丽而震撼。水,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性灵。这里的湖水之多,至少是北方高校之最。开学时是初秋时节,湖中油油的水草,摇曳着秋光,令人心旷神怡。
天大有四个湖,分别名曰:“敬业”、“青年”、“友谊”、“爱晚”。除了“爱晚”尚有古韵遗风,其他三湖的名字都给人一种质朴向上之感。虽然青年湖面积最大,但我一直认为敬业湖才是天大的四湖之首。薪火相传的天大精神,从来都无关风月,就如同“敬业”两个字,质朴而深沉。潋滟的湖光,映照着湖畔诸多的苦读身影,清风徐来,伴随着书声琅琅。敬业湖被天大图书馆和北洋广场,及各专业教学楼包围,路过敬业湖的人都在匆匆地赶去实验室,或去教室,或去查阅书籍资料,仿佛无心于敬业湖的景色。其实正是这些醉心于学问的人,浸润了敬业湖的风骨,蕴涵了天大孜孜不倦之精神。
白天的课余时间,我喜欢在湖畔读书。湖水清且涟漪,致我学海无央。常常想,老校友徐志摩(曾是北洋大学法科生)笔下《再别康桥》中的康河,也该和眼前的湖景一样迷人吧。当晚霞在西天燃尽、夜幕降临后,我就恋恋不舍地离开湖边,背上书包进入图书馆的阅览室读书了。四年的大学生活,都是这么过来的。那年月,读了多少书啊,至今为当年没有虚度光阴而欣慰和自豪。
在湖边,我的读书生涯分为两大底色,一是苦读,这个是主色调。二是乐读,这个是调剂性的。所谓乐读,就是快乐地读书,一书在手,联想翩翩,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有时端坐于湖边的长椅上,将书展放于膝上,风吹哪一页,就看哪一页,不亦快哉!人生如斯,夫复何求?
当时我们系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大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教授。
古汉语老师是施向东教授,他在古汉语尤其是音韵学方面造诣很深,其著作《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与唐初中原方音》曾获得首届王力语言学奖。施向东教授授课时一丝不苟之严谨,对我影响很深。
古代文学老师是罗德荣教授,他专注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兼任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理事、天津市红楼梦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等学术职务,发表论文、论著约140万字。罗德荣教授讲课从不说教,喜欢结合现实语境阐述古典作品。记得当时他给我们讲晚唐诗人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首诗时,说他大学刚毕业时曾遭遇人生之不幸,被下放到一所很偏僻的农村中学去教书,人生况味无以名状,常有“满天风雨下西楼”之感。一下子就让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现在我每遇到人生不如意之事,头脑中就会冒出罗老师讲的这首诗来。
美学老师是潘克明教授,他是国内曹禺戏剧研究的权威人士之一,曾出版专著《曹禺研究五十年》等。潘克明教授讲课风趣幽默,课堂上常常引发爆笑,使我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很多知识。
给我们影响颇深的老师还有几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教育家梅贻琦曾说:大学之大,并非有大楼也,乃有大师也。能在这些卓有建树的老师的门下得以求学,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就在大一那一年,也就是我18岁的那年冬天,我突然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
一个风雪后的清晨,我站在学校的青年湖边,迎着凛冽的寒风,对几个同学说:“我要去看看香山。”
同学们都极力反对。说要去也应在深秋去啊,那时香山的景色最美。
为什么非要选择在深秋?为什么不能选择在冬季?我执意要去看看冬日的香山,看看风雪中是枫树是怎样的一种风采。或许这是一种更美的风景,它能让人体味无穷的真实……
就这样,我带了一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人去了香山。站在冷风呼啸、残叶飘零的山坳里,我突然意识到,人生百味,皆须我们去品尝。任何悔恨和失落,最终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融在你的生命里,就像那残落的树叶终将融进大地,变成养料,滋润着每一棵成长的大树一样。
此时,我又仔细地翻看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深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它告诉了我,失败与成功并无界限,生命的意义在于无止境的奋斗之中。
那年冬天,学校广播里老在播放着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是谁在车上忧郁地低声唱,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我很喜欢听这首歌,常常为马车夫苦中作乐的精神所感动。确实,一年四季,谁能总生活在多姿多彩、果实累累的秋季?既然无法避免,那就让我们去勇敢地迎接风雪,在飕飕冬风中去塑一桢冷冷的风景。
正是从那时起,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观初步确立:向着目标,风雨兼程。无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