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李将军列传》悲剧特色
浅议《李将军列传》悲剧特色[摘要]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杰出的人物传记之一,主人公李广的悲剧命运一直是读者关注的话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归结为统治者的用人制度和贵戚的排挤。本文从李广自身素质修养以及社会环境的因素入手,分析论述了《李将军列传》的悲剧根源。
[关键词] 李广 列传 悲剧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然而造成悲剧的不是命运对人物的限制,而是悲剧人物的理想与愿望和当时社会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古代没有关于悲剧的明确概念,但在英雄体裁的神话和传记里,不乏悲剧手法的实例。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就是其中之一。
司马迁通过“雁门出击战”、“上郡遭遇战”、“右北平之战”、“随卫青击匈奴之战”以及人物一些生活的细节塑造了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爱惜士卒、廉洁奉公的光辉形象。人们也因为他保家卫国功绩斐然,然而却未得封侯,最终落个自刎而死的悲剧以及其怀才不遇、命运多舛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司马迁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历史地写下了他一生的行事及毁灭的过程,客观地暴露了李将军悲剧的根源,同时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极大的感染力,全篇都充满着悲剧的气氛。
纵览《史记》李广所指挥的重大战斗,几乎都是在敌众我寡,兵力相差悬殊而且后无接应或援军迟到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元狩三年,李广的四千骑兵被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包围,“广军士皆恐”。李广亲手射杀敌军副将,压住敌军阵势,又让自己的小儿子李敢冒死闯敌阵,以安军心。在敌军“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的情况下,始终“意气自如”,指挥若定,终于转危为安。值得注意的是,李广的长子当户和次子椒当时都已先广而死,李敢是他最心疼的唯一幼子,这使得他在生死关头身先士卒,舍亲为公的行为格外令人钦佩。可是回朝后却说李广功过相当,因而无赏,这显然是极不公正的。又如另一场战斗,李广也因寡不敌众被俘,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李广以惊人的智勇,挣脱匈奴罗网,而且收集余部回朝,而他对汉王朝的这一片忠心义胆换来的却是执法官的无情审问。“才气无双”而一生坎坷不遇的神奇将军李广的终生,几乎全部都是在抵御匈奴奴隶主贵族南下侵扰的北方边境上度过的,他的抗击匈奴的业绩和治军风度,历来为人所传颂。
李广善骑射,汉初,匈奴凭自己善骑射屡屡南下侵略中原,因而对于汉将,射术是其应有的重要素质。司马迁在叙其射法时,“曰广家世世受射,曰射雕,曰射虎,曰射白马将,曰射追骑,曰射石,曰射裨将、曰善射亦天性也、曰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内,度不中不发,末又附叙李陵之善射、教射,与篇首世世受射句相应,或正或侧,或虚或实,”突显了李广“善射”之长。《李将军列传》是一部李广一生与匈奴的作战史,太史公用三个故事表现了李广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善战的精神。其一是追捕射雕人,突然遇敌,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从容自若,指挥战士佯装“诱骑”,使敌人上当受骗,终于化险为夷,安全回师,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机智。其二是受伤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敌不备,飞身夺马,且战且退,最后脱险而归。表现出他善抓时机,勇脱困境。其三是被十倍于己的左贤王军队包围,他率领全军战士浴血奋战,即使伤亡过半,仍鼓舞士气,沉着应敌,一直到援军到来,迫使敌人解围而去。表现出了他身先士卒,顽强坚定。“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饮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些描写集中体现了老将军平易近人,惜兵如子,而又忠厚老实的品格,正因为李广平素对士兵关怀备至因而赢得了士卒们由衷的爱戴。在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冲杀在前。或亲杀敌白马将,以削敌锐气;或亲射敌副将,以缓解危情。如此都表现了他身先士卒之风范。在带兵之道上,李广宽缓不苟。司马迁每每将其与另一将领程不识以严治军相比较,士卒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正因为李广在治军上爱兵如子,所以后来被左贤王十倍于己的军队包围时,将士才会舍生忘死和他一起浴血杀敌,虽死伤过半却仍能坚持到底。他在右北平几年,匈奴就不敢南侵一步,怕他也敬重他,在敌人眼里,他有很高的威望,“匈奴畏李广之略”,称他为“汉之飞将军”。但李广却不被汉廷重用,他的一生遭遇很不幸,处处遭到自己方面的贵戚的有意排挤,最高统治者对待他也非常冷酷无情,非但使他的将才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他一生身经大小七十余战,到头来得不到封侯,还要受到诬陷。悲哉!
造成李广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其社会环境的因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其“自用之兵,人所不及”。前面已谈到,李广作为一代名将,他身上所具备的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善射”。李广对自己的射技也颇为得意,对那些以射见长者,李广也欲与之一较高下,因而在得知中贵人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