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 - 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的结构 - 副本

1.4 地球的结构 授课人:王亦茹 上天不易,入地更难 至今,世界上超过8000米的超深孔科学钻探只有前苏联的科拉超深孔(12260m)和德国的KTB孔,我国的最深科学钻探孔为CCSD-1孔,深度为5158米。 相对地球来讲,这像一个鸡蛋连蛋壳都没有钻透。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感受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较 快 较 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 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上下颠簸 左右摇晃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2、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6000 4000 3000 1000 2000 5000 0 深度 (千米) 速度(千米/秒) 3 6 15 9 12 地核 内地核 外地核 莫霍面 地幔 古登堡面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纵波 (p) 横波 (s) 地壳 33千米 2900千米 想一想: 莫霍界面,地震波波速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古登堡界面下,地震波波速发生什么变化,说明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传播到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物质性质发生变化;传播到古登堡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合作学习 假如你是“地心之旅”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们讲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以便让游客们在快乐旅游的同时又增进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 导游分三组,分别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 要求: 科学有理 形象生动 富有特色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液) 内核(固)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铁、镁的硅酸盐类) 1、温度、压强和密度很大(铁、镍) 2、内核呈固态,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硅铝层不连续。(化学元素:氧、硅、铝)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3、圈层的物质组成与特点: (大陆部分) 4、岩石圈的范围: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特 点 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在2000——3000千米高空与星际空间情况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上界。 水圈 由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三态组成,按照水体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生物圈 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小结 1、岩石圈和地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地壳的特点?厚度分布规律? 3、岩浆的来源? 4、判断: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总和? 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固体部分 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硅铝层不连续 一般认为是来自软流层 错。生物圈是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