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讲练之成语、熟语.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表达讲练之成语、熟语

语言表达讲练之成语、熟语2007年全国共有18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考查到成语、熟语的多达14套。由此可见,成语、熟语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为了便于同学们更清楚地了解2007年高考成语板块的考查情况进而为将来作准备,笔者现从该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角度对此作一简单的回顾。据统计,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对成语板块错误选项的设置主要包含以下七个角度: 一、利用成语、熟语本身具有的特定含义设置 无论是成语还是熟语,两者在意义上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在成语使用过程中没有顾及到这一点,就有可能望文生义或弄反了它们的意思。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成语、熟语题中许多错误选项,就是利用这一点来设置的。 例1.(浙江卷)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分析:“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这里显然把它理解成了“遇到不好的人”。这就犯了成语使用中常见的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2.(浙江卷)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分析:“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说好像外面来的人都是人才。这里显然是望文生义地把它理解成了“从别的国家引进来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二、利用成语、熟语的特定使用对象设置 有些成语和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其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便是抓住了这一特点来设置错误选项的。 例1.(安徽卷)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分析:“洋洋洒洒”是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这里用“洋洋洒洒”修饰“中华地方文化”,显然是用错了对象。 例2.(辽宁卷)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分析:“大人不见小人怪”旧谓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根据语境,句中“小人”应指说话者自己,而不是“你”,使用对象错误。 三、利用成语、熟语本身的感情色彩设置 成语、熟语不仅在意义上具有约定俗成性,同时也潜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也较多地利用了成语、熟语的这一特点来设置错误选项。 例1.(河南卷)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分析:“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属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的学生,显然属于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有误。 例2.(江苏卷):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分析:“推波助澜”用来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以扩大影响。在这里属于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四、利用成语、熟语与前后词语的搭配不当设置 命题者往往会设置动态的语言环境对成语、熟语予以考查,这就涉及到成语、熟语与句子前后词语的搭配问题。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也利用了词语间的搭配来设置错误选项。 例如:(山东卷)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分析:“猝不及防”的意思是指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这里用“猝不及防”作定语来修饰“惊喜”,犯了修饰不当的错误。 五、利用成语、熟语的使用不合逻辑设置 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也可能会利用所提供的语境与成语或熟语在事理上的不相吻合来设置错误选项。 例如:(山东卷)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分析:“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自己跟自己的说法或行为矛盾。句子提供的语境显然不是“自己跟自己”。因此,该句中成语与句子内容相矛盾。 六、利用成语、熟语意义的轻重不当设置 汉语言中存在大量意义上相近的词语,但彼此间往往有轻重之分或大小之别,成语和熟语也不例外。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就利用了近义成语这一现象来设置错误选项。 例如:(广东卷)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分析:“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比喻背道而驰,行动与目的相反。原句只是说“我俩”考虑问题不同,因此用“南辕北辙”一词有些过重。 七、利用成语、熟语否定不当设置 有些成语或熟语本身就包含有否定的成分,但由于其表意的特殊性,其否定意义不一定就是其字面上的否定意义。2007年高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