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罗位于北横公路指标98公里处属于泰雅族的部落松罗部落的社区
松羅位於北橫公路指標98公里處,屬於泰雅族的部落。松羅部落的社區入口豎立了一座充滿泰雅族風味的雕塑地標,雕塑分兩面,左面是手持獵刀的泰雅勇士,右面則是刻苦耐勞的泰雅族婦女,象徵著泰雅族的精神。
由社區的巷道進入,即可通往松羅國家步道。不過社區巷道較狹窄,汽車可繼續前行兩、三百公尺,遇到松羅溪時,在橋前右轉產業道路。岔路口有松羅國家步道的標誌。右轉後,前行約1.4公里,抵達管制站,左側附近有空地可停車。
管制站是由松羅部落的居民負責管理,管制車輛進出,以免造成道路擁塞。從這裡出發至登山口,約1.5公里,沿途青山綠野,景致佳,但無遮蔭,夏日行走較為悶熱。我出發時間較早,現在才上午七點多,太陽初起,陽光和煦,走來還蠻適意,沿途欣賞田野山色。
約走八、九分鐘,抵達一處休息站,這裡有小水池,可供遊客洗手洗臉。池水引自溪流,乾淨沁涼。休息站旁有松羅國家步道導覽地圖,並有解說牌介紹松羅溪護魚的歷史。
松羅溪曾擁有大量的台灣錮魚(俗稱「苦花」),卻因為長期濫捕而使魚群幾近絕種,後來在當地鄉民自覺的努力下,從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7月起封溪護魚,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復育成功,松羅溪才又重現盎然的魚群蹤跡。
當地居民護魚的成果相當可觀。站在休息站旁的松羅溪畔,就可看見溪裡有大群的「苦花」悠游其中,清澈的溪流裡,魚群清晰可見。有趣的是,我走近溪邊時,魚群毫不驚慌,反而向前趨攏。這豈是台灣錮魚的本性?大概是被遊客寵壞了,所以變得好逸惡勞,喪失應有的機警本性。
我以前走在山林裡,在溪流看見魚群時,常抱持著「相逢自是有緣」的心情,並不吝惜與魚兒們分享麵包。後來才認識到這對野生魚隻會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就不敢再慷慨分享食物了。魚性與人性一樣,都「趨樂避苦」。一旦有現成的食物可吃,就不會再努力覓食,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條懶魚了。
看到魚群在天然的溪流裡悠游,真是一件非常賞心悅目的事。如果台灣各地的溪流都能根絕汙染,並禁止濫捕,則每一條溪流不就都該像松羅溪這般模樣嗎?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理應如此。
圖:吊橋跨越松羅溪
過休息站,前行十七、八分鐘,抵達淨水廠,再往前走一百公尺,即是正式的登山入口。登山口有「松羅國家步道」的標誌。從管制站至登山口,大約30分鐘。
松羅國家步道全長約2公里,步道位於海拔約280至400公尺的山區,平均落差約120公尺,沿途平緩好走,並無陡峭地形。從登山口起,步道進入森林裡,林蔭怡然。踩著碎石泥土路前行,緩緩而上,沿途有清楚的里程指標及各種自導式生態解說牌,很典型的國家步道風格。
途中經過一木橋,旁有松羅溪小支流的小瀑布,附近也有一茅草涼亭。橋與亭都已半毀,可能是前幾天碧利斯颱風過境造成的災情。步道漸離溪谷,繞至高處後,轉為下坡路,水淙聲愈來愈響亮。
抵達松羅溪時,有一吊橋橫越溪谷。吊橋極狹窄,僅有腳掌的寬度,走在上面,似走鋼索,搖搖晃晃。吊橋相當堅固,顯然比木橋適合山區的環境。因為懸空越過溪谷,所以溪水暴漲時也不會危及橋身。
過了吊橋,才是松羅國家步道的菁華路段。步道至此一分而二,主線取直,遠離溪水,支線則貼近溪谷而行。從這裡起至終點,共有三段支線繞經溪谷。我於是轉入支線,步道路徑變窄,緊臨松羅溪,沿途有小路可通往溪谷。
沿著溪岸而行,溪水淙淙悅耳,令人神清氣爽。這段路,令我憶起烏來的桶后越嶺古道,沿著桶后溪畔而行的美妙經驗。這兩條溪給人的感覺並不相同。桶后清秀,時時可見翡翠般的清碧小潭;松羅則多了一分狂野,水流熱情奔放。兩者各有特色,都是夏日清涼的消暑路線。
溪岸支線繞回主步道,繼續前行,然後又轉入第二段支線,通往溪畔,沿溪一段,又繞回主線。不久,再轉入第三段沿溪支線。來到溪岸處,看見巨岩矗立,步道從巨岩間的狹縫通過之後,隨即看見巨岩後面的「巨石瀑布」。瀑布不高,只是小瀑布而已。瀑布之下有潭水,潭深不見底。
巨石瀑布附近,支線與主線再度會合,就來到了步道終點。由登山口至此,約50至60分鐘。終點處的溪岸又有生態解說牌,介紹台灣錮魚。泰雅族人稱台灣錮魚為「Kole-balai」,Kole是指「魚」,balai是「真」的意思。意指台灣錮魚才配稱為是「真正的魚」。日據時代,日本人則稱台灣錮魚為「SEIBANGOH」,意指「高山鯉魚」。
台灣錮魚遍佈於台灣各地的溪流,因為味道鮮美,極受饕客的喜愛,所以長期遭到濫捕,使魚群數量大幅減少。近年來,台灣各地有不少鄉鎮紛紛展開封溪護魚的工作,居民自組巡邏隊,參與護魚的工作。一條河流源遠流長,流域範圍廣大,單憑政府的公權力介入護魚,往往力有未逮,成效未彰;唯有結合當地社區居民的努力,共同參與封溪護魚,才有機會能達成護魚的任務。松羅部落的經驗就是一個成功的範列。
回程,找到一處溪谷,在此休憩戲水。在溪流淺池之間,發現了不少台灣錮魚的蹤跡。這裡的「苦花」慧黠地在水中倏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