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里氏震级、MS 震级、矩震级的关系地震发生后,人们首先关心的问题是
里氏震级、MS 震级、矩震级的关系
地震发生后,人们首先关心的问题是:这是多大的地震?如果回
到几百年前,我们肯定得不到像“×级地震”的类似答案,而是一系
列关于地震破坏的宏观描述,犹如明史中记载的陕西华县地震:“……
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陷入地中……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
万有奇”。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们只能根据地震的破坏程度——
烈度来估计地震的大小。烈度不仅受人的主观影响,还与震区的地质、
建筑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烈度并不能定量地度量地震大小。
1、里氏震级(ML)。1935 年,查尔斯?里克特在研究美国南加州地震
时,发明了一种定量测量地震大小的方法。他规定在震中距为100km
的地方,如果“标准地震仪”(伍德—安德森地震仪,周期是 0.8s ,
放大倍数为 2080 )记录到的地震波最大振幅是1 微米(注:仪器上
记录到1 微米对应的实际地动位移是1/2080=0.00048 微米),震级为
0 ;如果振幅是x 微米,震级为其对数。当然,当振幅是0.1 微米时,
震级为 lg0.1=-1,其能量相当于小锤子敲打地面。实际上,绝大多数
地震仪不会恰好都摆在 100km 震中距的地方,此时就要根据震中距
对应的量规函数来校正数值。 里克特提出的这种震级标度被后人称
为里氏震级ML,也叫地方性震级,主要适用于6 级以下的中小地震,
这里的L 表示local (地方性)的意思。
里氏震级的出现,第一次把地震大小变成了可测量、可相互比较的量,
为地震学的定量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伍德—安德森地震仪
早已绝迹,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品。但人们为了保持地震记录的对比和
延续性,很多小地震仍会通过仪器的模拟仿真,计算出里氏震级。电
视里说日本发生里氏9.0 级地震,是不严谨的,这里的9.0 级是矩震
级而不是里氏震级。也许是因为震级标度太多,为了避免大众产生迷
惑,媒体习惯性称呼震级为“里氏震级”。
2、面波震级(MS).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是一种短周期地震仪(周期
为0.8s ),它可以较好地记录短周期地震波。但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
由于高频地震波(即短周期波)的衰减速度要远远大于低频地震波,
当地震仪距离震中较远时,这种地震仪的记录能力变得有限。1945
年,地震学家古登堡发明了面波震级 Ms,Ms 可以远距离记录地震,
这就弥补了里氏震级的不足。其中,s 表示surface wave (面波),它
是根据周期约为20s 的面波大小确定的地震震级。
3、体波震级(MB).面波震级也存在问题,当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深的
时候,激发的面波不显著。所以,古登堡还发明了体波震级 mb,b
表示body wave (体波),它是根据地震波的体波(通常是P 波)的大
小确定的地震震级。几乎所有的地震,无论距离远近、震源深度,还
包括核爆炸,都可以在地震图上较清楚地识别P 波,因此mb 具有广
泛的应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对外公布的很多震级就是mb 。
遗憾的是,无论是里氏震级、面波震级、还是体波震级,都存在着两
个主要问题。一是这些震级与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没有直接联系,物
理含义不清楚。二是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它们具有“饱和”现象。也
就是说,当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增大的时候,震级却不再增大(见图),
因此面对大地震时,采用这些震级标度会低估地震的能量。
【矩震级(Mw)与里氏震级(ML)、面波震级(Ms)及体波震级(mb)
的关系。矩震级外的这几个震级都存在“饱和”现象,因此用于衡量
大地震的震级最好的是矩震级。】
4 、矩震级(MW).1979 年,日本的金森博雄提出了矩震级Mw 的概
念。矩震级的计算公式中用到了地震矩 M0,地震矩具有严格的物理
意义,其中 M0=uAD (u 是剪切模量,A 是破裂面的面积,D 是地震
破裂的平均位错量)。从公式看,地震破裂面面积越大,位错量越大,
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多。正因为如此,矩震级不会像其他震级一样存在
饱和问题。比如1960 年智利大地震,测定的矩震级Mw=9.5,而面波
震级已经饱和,仅为8.5 。
目前,矩震级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震台网和地震观测机构优先推荐
使用的震级标度。不过,由于世界各国有各自的震级研究历史和计算
公式,各国对外公布的震级标度还未统一。我国对外公布的震级大多
是面波震级而不是矩震级。比如这次日本大地震,中国公布的是面波
震级8.6 级,美国公布的是矩震级9.0 级。
为什么要修订震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考数学热点探究十三 格点图中的作图与计算问题.pdf VIP
- 智慧树 知到 形势与政策(成都工业学院)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T YYTC 008—2024 吉林长白山灵芝孢子粉.pdf VIP
- CJJT106-2010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5通辽科尔沁区招聘146名社区工作者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城市更新培训课件.pptx VIP
- 4、路基高边坡施工专项方案.doc VIP
- 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的专业标准清单.doc VIP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及参考答案.doc VIP
- 爱普生 Stylus pro 4400 4450 4800 4880 4880c 喷墨打印机英文维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