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巴尔虎旗民族文物考古概述 - 中国考古.pdfVIP

陈巴尔虎旗民族文物考古概述 - 中国考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巴尔虎旗民族文物考古概述 - 中国考古

陈巴尔虎旗民族文物考古概述 刘国祥 白劲松 沈睿文 呼伦贝尔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呼伦贝尔 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 米之间,总面积约93,000 平方公 里,其中天然草场面积占80% 。这里地域辽阔,水草丰美,3000 多条河流纵横交错,500 多个湖泊 星罗棋布。自秦至清,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回纥、黠戛斯、室韦、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 民族先后在此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格局产生过重要影响。 [1] 陈巴尔虎旗(简称“陈旗”) 处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位于呼伦贝尔市的西北部,地处北纬 48 °43 ′18″至50°10′35 ″,东经118°22 ′30 ″至121°10′45 ″。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 市、额尔古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接鄂温克自治旗,西临新巴尔虎左旗,西北与俄罗 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长233 公里(全系水界)。全旗东西宽约122 公里,南北长约125 公里,总面积21,192 平方公里。 本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东半部为大兴安岭中低山丘陵,西半部为波状高平原。地貌 总体上形成由东、北、西三面低山丘陵围绕的马蹄形盆地。旗内是世界唯一的纯天然草甸草原,分 属9 类,54 个类型,总面积为17,656 平方公里。有 “天下第一草原”、“天堂草原”、“天鹅的故乡” 之美誉。其东部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莫尔格勒河绵远流淌在广 袤的巴尔虎草原上,堪称 “天下第一曲水”。 陈旗草原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先后蕴育了诸多游牧民族。蒙元时期,铁木真奠定在蒙古草原霸 主地位的阔亦田之战便发生在这片草原上。“五箭训子”的阿阑豁阿便是巴尔虎人;成吉思汗的六世 祖海都的复兴靠的是巴尔虎人。清雍正十年(1732),巴尔虎蒙古人从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地区迁来 戍边,组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其中左翼大部驻牧在今陈旗境内。雍正十二年,又有3000 名巴尔虎 人从喀尔喀车臣汗部迁至呼伦贝尔,故称之前迁来的巴尔虎人为陈巴尔虎,而后迁来的为新巴尔虎。 近几百年来,蒙古族的陈巴尔虎部一直于此生活,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巴尔虎蒙古族文化。 巴尔虎是蒙古族中历史悠久的一个部落,起源于贝加尔湖东岸巴尔虎真河流域,世代过着游牧 生活,现今主要聚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巴尔虎三旗、蒙古国东方省以及俄罗斯赤塔州等地。陈 巴尔虎蒙古族人姓氏从血缘关系和祭敖包来区分。一个家族有姓氏兄弟、祭拜兄弟和叔伯兄弟 3 种 [2] 。巴尔虎人认为敖包是萨满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祭旗敖包和氏族敖包是巴尔虎人的重要祭祀仪 式。 因为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巴尔虎的风俗习惯除了与各地蒙古族有诸多共性外,还明显 地带有自己的部落特征。这在衣食住行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体现。巴尔虎蒙古族原生态音乐和 舞蹈,是呼伦贝尔乃至全国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陈巴尔虎蒙古族,民俗文化原始奇异、 独具魅力;他们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多元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陈巴尔虎萨满教,是巴尔虎部落民俗文化的遗存,对其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极大。 陈旗遗址遗迹众多,历史文化悠久。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普查工作,陈旗共发现不可 移动文物374 处 (图1 陈旗三普遗址分布图)。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52 处,东周1 处,汉代30 处, 隋唐1 处,宋辽金32 处、清代21 处、民国时期96 处、当代32 处,余者准确时代不详150 处。上 述遗址中,国保级单位2 处,自治区级保护单位2 处,旗保级单位23 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 中又以此下遗址及所出遗物较为重要。 1 图1 陈旗三普遗址分布图 [3] 1985 年7 月,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站在陈旗东乌珠尔苏木北0.5 公里清理一座细石器墓葬 , 随葬品可分细石器、骨器、玉器、牙器等四类,共 277 件。细石器中石镞最多,共存 148 件,分 6 处随葬在死者的周围,还有石刃、石钻、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