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活性成分对双转基因小鼠APP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张春霞.pdfVIP

石菖蒲活性成分对双转基因小鼠APP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张春霞.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菖蒲活性成分对双转基因小鼠APP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张春霞

·18 ·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4 January,Vol. 25 No. 1 石菖蒲活性成分对双转基因小鼠APP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1 1 1 1 1 1 2 3 1 张春霞 ,郭俊和 ,陈云波 ,闫 蓉 ,王 奇 ,于旭华 ,魏 刚 ,刘四军 ,程淑意 (1. 广州中医药大 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DME 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6 ;3.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目的 探讨石菖蒲活性部位β-细辛醚和丁香酚对APPswe/PS1dE9 双转基因小鼠脑内β 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表达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 月龄SPF 级雄性APPswe/PS1dE9 双转基因小鼠 12 只,随机分为4 组:模型组、安理申(以安理申为阳性对照药)组、β-细辛醚组及丁香酚组, 每组3 只,用同龄同背景APPswe/PS1dE9 转基因阴性小鼠3 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4 个月后,免疫组织化 学染色方法检测大脑内海马及皮层APP 表达水平,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 区神经元及神经突触 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在海马CA1 区和皮质的APP 阳性面积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β-细辛醚组在海马CA1 区和皮质的APP 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 0.01);丁香酚组皮质的APP 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 0.0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海马CA1 区神经元神经毡内突触结构表现为大片的轴浆空泡化,突触数量减少,突触界面变短或 融合消失,突触小泡数量明显减少,突触前膜、后膜及突触间隙大多模糊不清,突触后成分致密区厚度变薄, 典型的突触结构已遭破坏,部分线粒体有轻微破损。安理申组、β-细辛醚组及丁香酚组小鼠海马CA1 区神经 突触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在细胞器结构、轴浆空泡化、突触数量、突触界面、突 触小泡数量及突触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β-细辛醚及丁香酚可以抑制APP 的过量表达,对与学 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突触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石菖蒲;β- 细辛醚;丁香酚;双转基因小鼠;β 淀粉样前体蛋白;神经突触超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9783 (2014)01-0018-06 doi :10.3969/j.issn.1003-9783.2013.01.006 Effects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 on APP and Synaptic Ultrastructure in Tg-APPswe/ PS1dE9 Mice 1 1 1 1 1 1 2 3 ZHANG Chunxia ,GUO Junhe ,CHEN Yunbo ,YAN Rong ,WANG Qi ,YU Xuhua ,WEI Gang ,LIU Sijun , CHENG Shuyi1 (1. DME Center,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Guangzhou 510405 Guangdong ,China;2. New Drug Research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zhou Un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