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名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词名称

三、词律;②乐府(乐章)。苏轼词集《东坡乐府》,杨万里《诚斋乐府》,柳永《乐章集》,洪适《盘洲乐章》。 ③长短句。秦观《淮南居士长短句》,刘克庄《后村长短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④“诗余”。范仲淹《范文正公诗余》。; ⑤歌曲。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姜白石《白石道人歌曲》,黄庭坚《山谷琴趣外篇》。 还有大曲、别调、遗音、笛谱、渔谱、渔笛谱、渔唱、樵歌、痴语、语业、绮语绩、倚声等。 大体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词的来源。; b.词的来源;③源于上古歌谣(清·汪森为朱彝尊《词综》作序时持此说)。 ④源于音乐。为音乐的需要而生(刘尧民《词与音乐》持此说)。; 词起源较复杂,敦煌出土160多首曲子词,多为民间歌唱,少数几篇是文人写的,其形式有小令、中调和慢词,具备长歌和短歌的各类形式。说明词在民间艺人中广为流传。 归纳起来,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词产生于民间,二是词与乐曲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唐代乐曲与诗分家,词由民间转入文人之手,经历了很长时间。最初进行词曲加工的地方是“教坊”,唐代崔钦《教坊记》载278曲,未存词。从曲名可见多来自民间,如“拾麦子”、“摸鱼子”等。唐代诗人有时勉强把绝句入乐,即让歌者在原诗上加“和声”、“虚声”、“泛声”。 ; 皇甫松《采莲子》: 菡萏香莲十顷陂(举棹),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加括号的字是为乐曲和拍而添的泛声、虚声,与文意毫无关系。 ;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说: “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某某’、‘何某某’之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 (《梦溪笔谈·乐律》);词发展阶段---“以词制谱”到“按谱填词” ;2.词的体制特点;郑樵《通志》总序云: 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仲尼编《诗》,为正乐也,以风雅颂之歌,为燕享祭祀之乐。工歌《鹿鸣》之三,笙吹《南陔》之三,歌间《鱼丽》之三,笙间《崇邱》之三,此大合乐之道也。古者丝竹有谱无辞,所以六笙但存其名。……至后汉之末,《诗》三百仅能传《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之声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至于晋宝,《鹿鸣》一篇又无传。自《鹿鸣》不传,后世不复闻诗。;到隋唐时代产生了一种以工尺谱记乐谱的方法(《辞海》缩印本504页)。工尺谱是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的。 上尺工凡合四一 上尺工凡六五乙 上尺工凡六五乙 还有一些节奏板眼记号: 、×代表板;O .代表中眼。;词牌与词题的关系 ;刘师培《论文杂记》中说: 唐人之词多缘题生咏:如填《临江仙》之调者,皆咏水仙;填《女冠子》之调者,皆咏道情;填《河渎神》之调者,皆咏祟祠;填《巫山一段云》之调者,皆咏巫峡,以调为题,此固五代之遗法也。;词调与词的内容分离后,人们填词则另加词题,或加小序。 仍以《更漏子》为例, 晏殊有二首:一为《更漏子·佳人》,写女性;二为《更漏子·早春》,写早春景色,与夜景无关。 大多标明题旨。如:“别忘”、“春思”、“踏青”、“早行”、“咏梅”、“端午”、“上元”、“怀人”、“留别”等。 ;第四,词调应注意的几点 ; ②词调的来源相当复杂,大致有以下来源: 一、沿用古曲调名,如《教坊记》中已有《南歌子》、《浪淘沙》、《兰陵王》等。 二、截取法曲、大曲名。唐大曲有《水调》、《霓裳舞衣曲》、《六么》;词调中有《水调歌头》、《霓裳中序第一》、《六么令》。 ;三、用民歌、祀神曲和军歌名。如《竹枝》、《渔歌子》、《二郎神》、《河渎神》、《征郊乐》、《破阵子》等。 四、用前人诗词中的词句为名。如《西江月》来自李白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少年游》来自鲍照“少年宜春游”。 ;五、用古人名或故事为名。 《念奴娇》是唐代歌女名,《祝英台近》、《昭君怨》,《菩萨蛮》是唐代大中年间女蛮国贡献时人的打扮,号称菩萨蛮队。 六、以词所咏之物命名。《鹊桥仙》咏七夕,《望梅花》、《暗香》、《疏影》皆咏梅花,《女冠子》咏女道士。 ;七、采地名为名。《六州歌头》、《八声甘州》、《梁州令》。 八、以季节命名。如《春光好》、《夏初临》、《秋风清》等。 九、由乐调、音节而来。如《徵招》、《角招》、《声声慢》等。十、截取本词中的几个字为名。《如梦令》、《大江东去》。 十一、以字数命名。《十六字令》、《百字令》等。; ③调名中加“慢”、“添字”、“减字”、“偷声”、“促拍”、“转调”、“摊破”等是不同的词调。 《浪淘沙》54字,《浪淘沙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